對於大部分患者而言,如果在早期發現並進行積極的抗結核治療,通常需要6-9個月的時間。但部分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可能需要12-18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來控制疾病。
如果患者出現肺結核後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當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時,需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並遵醫囑積極治療。
肺結核細菌一般是指結核分枝杆菌,其在不同環境下生存時間也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在空氣新鮮、乾燥的環境中可存活數小時至幾天不等;如果是在潮溼、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則可能可以存活幾個月甚至更久。
如果患者在治療好肺結核後注意生活護理、飲食調理以及適當運動等,通常不會出現復發的情況。但如果未做好生活護理,則可能會導致疾病復發。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患者常表現為咳嗽、咳痰2周以上伴低燒等症狀。如果確診為肺結核,則需要遵醫囑服用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等藥物進行抗結核治療。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肺部疾病,若患者出現肺結核後未及時治療或病情較重、身體免疫力較低時,則可能會在患病後的1-2周時間形成空洞。但若是患者的病情相對較輕,並且自身免疫系統能夠抵抗病菌侵襲的情況下,則可能不會形成空洞。
導致肺結核的因素有很多,常見的有內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等。此外,年齡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也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治療。
肺結核患者透過規律的抗結核治療後,在停用抗結核藥物1周左右的時間通常不會發生傳染。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可能需要連續服用抗結核藥物9-12個月,此時大多數情況下已經處於穩定的狀態,基本不再具有傳染性。
肺結核是否嚴重不能僅憑症狀進行判斷,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來決定。如果患者是活動性肺結核,則比較嚴重,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惡化的情況。如果是陳舊性肺結核,則通常不嚴重。
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後,可以到醫院呼吸內科就診,透過支氣管鏡檢查、經皮穿刺肺活檢等檢查明確診斷。若患者確診為肺結核,則可能需要遵醫囑使用利福平(Rifampin)等藥物進行治療。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如果患者出現再次復發的情況,則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以及咳血等相關表現。此外,還可伴有發燒、盜汗等症狀。
浸潤性肺結核是肺結核的一種病理改變型別,通常是指在影像學檢查下發現肺內有斑片、雲霧狀等形態的病灶。浸潤性肺結核患者需要進行規律抗結核治療,一般情況下6-9個月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但每個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不同,具體時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肺結核患者可以吃百合固金丸、養陰清肺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如果需要使用藥物治療疾病,建議前往醫院中醫內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部分肺結核患者可能會出現背部疼痛的症狀。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以及發燒、盜汗等症狀。
如果患者在治療期間遵醫囑用藥,並且做好日常護理工作,則可能達到肺結核一輩子不復發的情況。但如果未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針對性地用藥,或自身免疫力較差、生活習慣不佳等,都有可能導致疾病復發。
肺結核皮試即結核菌素試驗,又稱為PPD皮膚試驗。如果在進行完結核菌素試驗後出現輕微的瘙癢感,並且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則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出現了大面積紅腫、水泡等異常情況,則可能是注射不當或感染結核桿菌導致。
肺結核患者出現吐黃痰的情況時,通常提示病情較重。因為正常情況下肺部受到細菌感染後,分泌物為透明的白色黏液或淡黃色液體,若合併有其他病原體感染,則可導致顏色發生改變。而吐出的黃痰常見於金黃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感染所致,此時常提示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浸潤性肺結核一般不嚴重。浸潤性肺結核是肺結核的一種型別,通常是指病原體侵犯肺實質或淋巴管,並在其中生長繁殖,引起身體出現發炎反應。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
肺結核患者出現空洞性病灶的情況比較多見,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輕、體質比較好,並且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則可能1-3個月就能恢復。但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或者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以及身體素質較差等,都可能會延長恢復時間。
如果患者在治療後出現肺結核再次復發的情況,則有可能治癒。但如果未進行積極的治療,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或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