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在活動期可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如果懷疑有肺結核的情況發生,初期時可以透過胸片檢查來判斷是否患有肺結核。因為胸片是影像學診斷的一種方法,具有無創性、方便快捷的優點。
嬰兒可以透過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等方法進行輔助判斷,如果懷疑存在肺結核的情況,建議家長及時帶嬰兒到醫院就診,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部分患者感染肺結核後可無明顯症狀,少數人可能出現輕微的發燒、乏力等全身不適。隨著病情進展,還可出現咳嗽、咳痰、咳血等症狀,並且由於個人體質不同,出現的症狀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臨床診斷為肺結核後需要進行抗結核治療、手術治療等。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在早期發現時需要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獻血時通常會進行相關傳染病的篩查,其中就包括是否患有肺結核。如果既往有明確的肺結核病史,則不建議再次獻血,以免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如果患者確診為肺結核,在遵醫囑用藥治療1-2周後,通常需要到醫院進行複查。在服用抗結核藥物時,應謹遵醫囑足療程、規律服藥,避免自行停用或減少劑量。
臨床上並沒有肺結核術的常規說法,通常是指肺結核手術。若患者在進行完肺結核手術後身體恢復較好,並未出現明顯不適症狀,則一般1-2小時即可適當活動、做飯;但如果自身恢復較差或存在其他併發症等情況時,則可能需要休息3天再做飯。
如果想要給兒童預防肺結核,一般可以透過接種疫苗、避免密切接觸等方式進行。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加強營養,並適當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
貼耳穴並不能起到預防肺結核的作用。貼耳穴位是一種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在臨床上常用於輔助緩解咽喉腫痛、頭痛等症狀,並不能作為預防肺結核的手段。
喝酒不能預防肺結核。酒精本身不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並且過量飲酒還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如傷害肝臟、胃腸道等部位的功能,因此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大量或長期飲酒。
肺結核患者一般不需要服用補藥。如果身體比較虛弱或者病情嚴重時,可以適當吃一些具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的食物或中藥。
對於初治的肺結核患者而言,通常需要治療6-9個月進行複查。如果是復治的肺結核患者,則可能需要延長至12個月複查。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人病情決定,並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
肺結核患者經過系統規範的抗結核治療後,一般不會發生傳染。但部分患者在治癒之後,可能由於身體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導致潛伏於身體內結核桿菌再次活躍,並出現復發的情況。
臨床上治療肺結核的藥物較多,常用的抗結核藥物有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吡嗪醯胺等。通常情況下,如果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一般需要2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將病情控制住。
臨床中可以透過病史、症狀體徵等進行初步判斷,還可以透過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來確診。如果患者存在可疑的症狀並且長時間不好轉,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
如果患者在治療期間症狀已經消失,並且痰培養也沒有發現結核桿菌,通常需要1-2周進行複查。但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可能需要3個月的時間複查。
肺結核淋巴空洞形成是由於肺部組織受到結核分枝杆菌感染而發生病變,在發炎反應下導致肺泡內出現滲出液或膿性分泌物積聚在肺內。這些物質透過壞死、吸收後可逐漸被身體吸收,但在此過程中可能會破壞正常的肺組織,從而形成一個空洞。
肺結核患者如果出現復發現象,並且伴有嚴重的咳嗽症狀時,可能是由於病情復發導致的結核分枝杆菌感染,也有可能是合併有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在醫生指導下針對病因治療。
若患者對海鮮不過敏,並且沒有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消化道出血等併發症時,在治療1-2個月後通常可以適量吃蝦仁。如果存在過敏或嚴重基礎疾病等情況,則可能需要3個月以上的時間才可以適量食用。
如果患者出現肺結核復發的情況,通常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此時病灶可能已經形成陳舊性病灶,並且可能會遺留一定程度的後遺症,如咳嗽、咳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