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色發黑與膽固醇高並沒有必然聯系。如果出現面色發黑並查出膽固醇高的情況時,可能是由於不良生活習慣、藥物因素等非疾病因素導致的,也有可能是肝臟疾病、阻塞性黃疸、腎病症候群、肝硬化等疾病因素引起的。
一、非疾病因素
不良生活習慣
如長期熬夜、三餐不規律、過度勞累、精神壓力過大等原因均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影響身體代謝功能,從而引起膽固醇升高。建議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飲食上注意營養均衡,適當運動鍛鍊,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洛伐他汀(Lovastatin)片、普伐他汀(Pravastatin)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
藥物因素
若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在服用亞托瓦斯坦丁(Ator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藥物後可能會出現面色發黑的情況,一般停藥後症狀可緩解,無需特殊處理。
二、疾病因素
肝臟疾病
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癌等疾病,均可對肝臟造成傷害而使膽汁分泌減少,攝入體內的膽固醇無法及時排出就會沉積於體內而導致膽固醇水平上升。同時,肝臟受損會影響身體排毒以及血液執行,進而表現為膚色晦暗無光澤。此時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比如酒精性肝病患者應戒酒;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以遵醫囑應用恩替卡韋(Entecavir)、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抗病毒藥物治療。
阻塞性黃疸
通常因各種原因造成的膽管堵塞所引發的病症,會導致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皮膚黏膜呈現黃色,且伴有瘙癢的症狀。此外,由於膽道阻塞,使得血中的膽固醇無法順利地經由膽汁排洩,所以會出現膽固醇升高的現象。患者需採取手術方式去除病因或解除膽管狹窄。
腎病症候群
可能與遺傳、感染等因素有關,患病期間腎臟濾過能力下降,容易導致大量蛋白質從尿液中丟失,低蛋白血症又會引起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滲入組織間隙即可導致水腫,甚至會造成微血管內靜水壓增高,從而表現出臉色水腫的現象。另外,腎病症候群患者的血脂調節機制異常,會使膽固醇堆積在體內。此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利尿劑促進水腫消退。
肝硬化
常因為病毒感染、酗酒、亂用藥物等因素所致,肝細胞纖維化、假小葉形成,致使肝臟正常結構和供血遭到破壞,門脈高壓及側支迴圈建立,可引起腹水、嘔血等症狀。同時,肝功能減退,膽固醇不能被有效代謝,就會逐漸增加。此時應當遵醫囑使用螺內酯(Spironolactone)、呋塞米(Furosemide)等藥物改善腹水,也可透過肝移植術延緩病情進展。
除上述常見情況外,如果存在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情況也可能會影響到荷爾蒙,導致此現象發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證充足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熬夜。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