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風溼性心臟病晚期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2
心衰即心臟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導致的心臟功能受損,不能完成正常的泵血功能。風溼性心臟病是指因風溼熱所致心臟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等心臟結構改變,伴或不伴有心功能不全和心律不整,從而導致循環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

心衰即心臟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導致的心臟功能受損,不能完成正常的泵血功能。風溼性心臟病是指因風溼熱所致心臟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等心臟結構改變,伴或不伴有心功能不全和心律不整,從而導致循環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

心臟衰竭合併風溼性心臟病的患者,在進入晚期後會出現嚴重的右心系統淤血、體液瀦留以及嚴重的心包壓塞等情況,此時病情危重,需及時就醫治療。

原因

原發性疾病

心臟衰竭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心肌炎等可引起左心室或雙側心室收縮功能或舒張功能障礙,最終導致慢性心功能不全。而風溼性心臟病主要是由於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發炎反應,當疾病發展到後期時會導致心臟出現擴大、變形的情況發生。

繼發病情

若患有心臟衰竭的同時還存在風溼性心臟病,則會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狀,使心臟衰竭進一步惡化,甚至進入到終末期的心臟衰竭狀態。

症狀

呼吸困難

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缺氧現象,並且還會伴隨咳嗽、咳痰、咳血等症狀。

少尿或多尿

如果併發腎功能損害,早期表現為輕度氮質血症,隨病情進展可出現尿量減少,甚至無尿。

下肢水腫

由於體靜脈壓力增高,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組織間隙增寬,加之大量蛋白丟失及低白蛋白血症,液體漏出至組織間隙,導致雙下肢對稱性水腫。

腹腔積液

主要由肝硬化門脈高壓引起,也可因心功能減退致鈉水瀦留所致,一般為漏出性,開始在腹水內有新鮮血液,形成所謂“紅色腹水”,以後因纖維蛋白沉著,顏色變暗,質地較黏稠。

胸膜滲出液

可由心臟衰竭引起,也可由肺部病變滲出所致,起始為少量積液,逐漸增多,以右側胸膜滲出液常見。

治療

心臟衰竭合併風溼性心臟病患者的治療原則為控制心衰,改善症狀,延緩或減輕心室重構,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利尿劑進行治療,幫助降低心臟前負荷,緩解不適症狀。必要時還需遵醫囑服用酒石酸鹽美托洛爾(Metoprolol Tartrate)、阿替洛爾(Atenolol)等β感受器阻滯劑,可以起到抑制中樞和周圍交感神經的作用,有助於降低心率、心排出量和血壓,適用於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心悸、乏力、焦慮等症狀明顯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