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由腸病毒引起的多種疾病,如手足口病和脊髓灰質炎。這些病毒透過食物、水或直接接觸傳播,潛伏期為2-10天,症狀輕重不一。治療上沒有特效藥,5歲以下幼兒易發展成重症。因此,該群體需特別關注。預防是關鍵,可採取十大日常預防措施。在感染者出現症狀時,應遵循衛生署建議的返校標準。
腸病毒總整理
腸病毒是由腸病毒家族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手足口病、脊髓灰質炎等,主要經由食物、水或直接接觸傳播,潛伏期為2-10天,症狀從輕微感冒到嚴重神經系統傷害不等。預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與患病者密切接觸以及疫苗接種。
腸病毒感染是由特定型別的腸道病毒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後,在體內繁殖擴散而引發的一系列發炎反應和組織傷害。感染後的典型症狀可能包括發燒、喉嚨痛、食慾減退、皮疹等。重症病例可能導致神經系統併發症,如麻痺性肢體無力、呼吸困難等。
針對腸病毒感染的常規檢查專案包括血常規、腦脊液分析、糞便培養等。此外,醫生還可能會採集患者的咽拭子樣本進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以確定是否存在腸病毒。腸病毒感染通常採取對症治療,對於輕度至中度症狀可選用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克流感(Oseltamivir)等。重症患者需住院觀察並接受靜脈吊點滴治療。
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飯前便後勤洗手,同時注意開窗通風,確保室內空氣流通,幫助減少腸病毒感染的風險。
腸病毒流行期?開學後恐再出現一波
不建議開學。
腸病毒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也可透過接觸汙染物體表面、飛沫傳播等方式擴散。該疾病典型症狀包括腹瀉、嘔吐等胃腸道不適,嚴重時可能導致神經系統併發症。鑑於其高傳染性和潛在健康風險,為避免病毒在學校內快速傳播,應謹慎考慮開學時間。
若學校採取了嚴格的衛生措施,並且學生和教職員工都接受了疫苗接種,則可能降低腸病毒感染的風險。
在腸病毒流行期間,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飲用煮沸後的水和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
腸病毒典型、不典型症狀有哪些?
腸病毒感染的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嘔吐、發燒以及皮疹。由於腸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立即就醫。
腹瀉
腸病毒感染時,病毒會刺激腸道黏膜上皮細胞過度分泌水分和電解質,導致腹瀉。感染後通常會出現頻繁的大便次數增多,且可能伴隨水樣便或蛋花樣便。
腹痛
當腸病毒侵入人體後,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進而引發腹部疼痛的症狀。腹痛一般集中在臍周或下腹部,可能是陣發性的腸絞痛。
嘔吐
由於腸蠕動加快,胃內容物排出受阻,從而出現嘔吐的現象。嘔吐常發生在進食後不久,嚴重者可呈噴射狀嘔吐。
發燒
發燒主要是由身體免疫系統對病原體感染做出的應答反應,而腸病毒屬於內源性致熱原,其進入體內後會刺激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定點上升,引起發燒。發燒通常為低至中度,可持續數日至一週左右。
皮疹
腸病毒入侵身體後,會引起全身發炎反應,這些發炎因子會刺激皮膚產生紅斑、丘疹等皮疹。皮疹多出現在軀幹和四肢,但也有可能出現在面部,形態多樣,從粉紅色到深色不等。
針對腸病毒感染的相關症狀,建議患者可以進行血常規、糞便常規以及血生化檢查。對於確診的患者,醫生可能會給予抗病毒藥物如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克流感(Oseltamivir)進行治療。同時,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腸病毒沒有特效藥,5 歲以下嬰幼兒小心重症
腸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5歲以下嬰幼兒感染時需特別注意發展成重症。在病情需要時,可遵醫囑使用雷巴威林(Ribavirin)、阿昔洛韋(Aci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帕拉米韋(Peramivir)或阿糖腺苷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症狀加重或有併發症風險,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雷巴威林(Ribavirin)
雷巴威林(Ribavirin)適用於治療由雷巴威林(Ribavirin)敏感的腸道和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該藥物能抑制多種RNA和DNA病毒複製。腎功能損害者應慎用本品,嚴重精神憂鬱患者避免使用。
阿昔洛韋(Aciclovir)
阿昔洛韋(Aciclovir)主要用於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治療。其具有廣譜抗病毒的作用,能夠干擾病毒DNA多聚酶系統而抑制病毒的複製。服用期間需監測血液學引數,避免與其他可能引起白血球減少的藥物共用。
更昔洛韋(Ganciclovir)
更昔洛韋(Ganciclovir)用於巨球蛋白血癥、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及愛滋病相關淋巴瘤等疾病的輔助治療。此藥物可直接進入被病毒感染細胞內,選擇性地與脫氧鳥嘌呤核苷競爭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細胞激酶,從而抑制病毒DNA多聚酶,阻止病毒DNA合成。接受更昔洛韋(Ganciclovir)治療的患者有出現嚴重的不可逆性腎功能衰竭的報道,因此需要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
帕拉米韋(Peramivir)
帕拉米韋(Peramivir)可用於治療流感病毒感染。其透過干擾病毒RNA依賴性的RNA聚合酶活性,阻斷病毒複製。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
阿糖腺苷
阿糖腺苷主要針對巨球蛋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療。其能特異性地摻入DNA中,抑制DNA多聚酶和核酸內切酶,阻礙核酸合成。對阿糖腺苷過敏者禁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在治療腸病毒感染時,除以上提及的藥物外,患者還可遵醫囑使用干擾素(Interferons)α霧化吸入治療。同時,建議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尤其是嬰幼兒,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腸病毒疫苗是什麼?怎麼選?打了就不會再得嗎?
腸病毒疫苗是一種用以預防由特定血清型腸病毒引起的疾病的疫苗。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透過刺激身體產生對該血清型腸病毒的免疫力,進而保護受種者免於感染相應的腸病毒。選擇腸病毒疫苗時,可以參考以下因素:適用年齡、接種方式、副作用風險以及是否與其他疾病接種同時進行。
一般情況下,打完腸病毒疫苗後,人體內的抗體水平會維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稱為免疫永續性。在免疫永續性期間,即使接觸到相應的腸病毒,也不太可能導致新的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型號的腸病毒疫苗具有不同的免疫永續性,因此在使用前需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並遵循醫生建議。
若是在打完疫苗後出現輕微發燒或肌肉痠痛等現象,通常屬於正常反應,不必過度擔心。但如果出現嚴重不適,如高燒不退、皮膚出紅點等,則可能是疫苗相關併發症,需要立即就醫處理。
最後要強調的是,在決定是否接種腸病毒疫苗之前,最好諮詢專業的醫療機構或醫師,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需求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腸病毒請假幾天?停課標準?
腸病毒感染後,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建議,學校可以參考下列情形採取相應措施1:
* 症狀緩解48小時後方可返校就學。
* 未發熱者可照常上學。
若同一班級出現2例以上含腸病毒感染案例,該班級宜暫停群體活動3天;如再有新增病例,則全班停課至少2週2。另外,當學校內每增加一層樓有超過2位學生確診時,該樓層所有教室也應該暫停使用7日3。
除此之外,在特殊時期如暑假期間或春節期間,如果學校發現疑似傳染病爆發時,也必須立即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並配合相關調查及處置工作4。
總結上述,為了確保師生健康與安全,學校在面對腸病毒流行時,應依據衛生單位指示調整請假與停課政策。
腸病毒 10 大日常預防、消毒方法與技巧
腸病毒的傳播性很強,為了預防感染,建議採取以下10大日常預防措施。在確診或疑似感染後,則需透過日常消毒、環境消毒和衣物消毒等手段進行處理。
預防
- 勤洗手:保持手部衛生是防止接觸傳播的關鍵步驟。
- 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或與他人密切接觸時,戴口罩可有效減少飛沫傳播的風險。
- 定期通風:確保居住及工作場所空氣流通有助於降低空氣中懸浮之微粒量。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未經充分煮熟之食物,並確保餐具清潔以減少口唇接觸風險。
- 減少人群聚集:尤其是在疫情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前往擁擠之處以免增加交叉感染機會。
日常消毒
- 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劑:這類產品能夠迅速消滅大部分病原體而不需使用大量水量來擦拭雙手。
- 清潔高頻觸控表面:如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應定期進行消毒。
環境消毒
- 對於可能存在汙染的區域或物品,可以採用漂白水或其他合適的消毒劑進行噴灑或塗抹。
衣物消毒
- 可以將衣物放入含有氯漂白粉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再清洗,或者直接使用具有殺菌功能的專業洗衣液進行洗滌。
物品隔離
- 將可能被患者分泌物或排洩物汙染過的個人用品暫時與其他家庭成員使用的物品分開存放,並及時更換床單、毛巾等生活必需品。
以上這些措施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防範腸病毒感染及其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但若症狀持續不緩解甚至加重,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