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的副作用多久會消失:哪些副作用需要擔心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類固醇使用時需注意其可能導致的心血管副作用、感染風險增加、血糖水平異常、骨密度下降及出現精神疾病。

類固醇使用時需注意其可能導致的心血管副作用、感染風險增加、血糖水平異常、骨密度下降及出現精神疾病。

類固醇有哪些副作用或影響?

類固醇的副作用或影響包括:增加食慾和水鹽瀦留、誘發高血壓、促進脂肪積累、降低骨密度以及免疫抑制。

增加食慾和水鹽瀦留

類固醇透過減少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來增強食慾和水鹽瀦留。會導致體內水分滯留,引起水腫、體重增加等不適症狀。

誘發高血壓

類固醇具有直接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作用,能升高血壓。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血壓持續上升,嚴重時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促進脂肪積累

類固醇能夠刺激食慾,導致能量攝入超過消耗,進而轉化為脂肪儲存。肥胖症是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易伴隨高血脂、糖尿病等問題。

降低骨密度

類固醇會干擾鈣代謝,影響骨骼成長發育,從而降低骨密度。長時間使用會引起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和其他相關健康問題。

免疫抑制

類固醇可以抑制身體的免疫應答,使身體對病原體的防御能力下降。可能導致感染風險增加,出現發燒、乏力等症狀。

患者需要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水平以及骨密度變化,以預防並及時發現由類固醇引起的潛在健康問題。

服用類固醇要注意哪些事?

服用類固醇時,需要留意心血管副作用、增加感染風險、誘發糖尿病、骨質疏鬆以及精神疾病症狀。

心血管副作用

類固醇可能透過促進脂肪分解來升高血脂水平,引起血壓上升和心率加快。這可能導致心臟負荷加重,進而引發或加劇高血壓、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等疾病的風險。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並遵循醫囑調整飲食結構以減少對血脂的影響。

增加感染風險

使用類固醇可能會削弱身體免疫系統的防御能力,使感染者更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感染。因此,在接受治療期間,特別是在有傳染病流行的情況下,應注意個人衛生並採取預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誘發糖尿病

長期大量使用賀爾蒙可導致血糖代謝異常,從而出現高血糖症;此外還可影響胰島細胞功能及自身分泌調節機制而進一步惡化病情。建議定期檢查空腹血糖值與糖化血紅素含量以評估病情變化情況。

骨質疏鬆

由於類固醇會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低鈣吸收率,所以會導致體內鈣磷比例失調,進而引起骨量丟失加速,嚴重時甚至會引起骨折的發生。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鍛鍊以及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來進行干預。

精神疾病症狀

長期應用類固醇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定的作用,容易引起頭痛、眩暈等症狀發生。在用藥過程中若出現情緒波動較大或者行為改變等情況需警惕是否為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

以上列舉了五條需要注意的情況,在服用類固醇之前應該仔細閱讀說明書,並諮詢醫生的意見。同時還要注意觀察身體的變化,一旦發現不適要及時就醫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