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刀療法是以針灸為基礎,結合現代醫學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微創手術方法。該方法透過刺激神經末梢和軟組織來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適用於多種疾病如頸椎病、腱鞘炎等。然而,在應用時需注意某些禁忌證,並且其費用因患者情況而異。
拯救疼痛痼疾,中西醫疼痛治療趨勢
拯救疼痛痼疾,中西醫疼痛治療趨勢。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肌肉鬆弛劑、神經阻滯、脊髓刺激器植入、針灸等方法可用於緩解不同型別的疼痛。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透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來減少發炎和緩解疼痛。通常口服給藥,如布洛芬(Ibuprofen)、那普洛先錠(Naproxen)等。這類藥物廣泛用於多種類型的疼痛管理,包括由關節炎或其他發炎引起的慢性背痛。它們具有廣譜的鎮痛效果,且易於使用。
肌肉鬆弛劑
肌肉鬆弛劑如氯美查諾(Chlorzoxazone)、乙倍力爽(Eperisone)等可增加肌肉血流,促進代謝廢物清除,從而緩解因肌肉緊張導致的背部酸脹和疼痛。此類藥物能夠選擇性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提高痛閾值並減輕肌肉痙攣狀態。適用於緩解因長期坐姿不當造成的背部不適。
神經阻滯
神經阻滯是將區域性麻醉藥注入特定神經周圍區域以暫時阻斷神經傳導的方法,在門診下完成。常見有硬膜外阻滯、椎間盤注射等。此方法旨在減少來自受累神經分支的異常訊號傳遞至大腦,從而緩解相應區域的劇烈背痛。其機制涉及短期中斷受損組織對神經元的激惹作用。
脊髓刺激器植入
脊髓刺激器植入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的微創手術,在影像引導下將電極植入脊髓下方,透過電池盒發放脈衝電流刺激脊髓,以達到止痛目的。該技術利用電生理原理調節神經活動狀態,降低傷害性資訊向上傳導機率;同時增強感覺傳入纖維的興奮性反饋,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針灸
針灸是指在中醫師指導下,運用細針刺入人體穴位以調整氣血流通的一種傳統療法。一般每次治療30-60分鐘,可能需要連續數週或數月進行。針灸透過刺激經絡和腧穴來調節體內氣血平衡,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之背痛。對於某些型別的背痛如寒溼痺阻者尤為有效。
在接受任何一種治療方法前,應確保無對其產生不良反應的藥物過敏史。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有助於預防和減輕背部疼痛。
什麼是「小針刀療法」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以針灸為基礎,結合現代醫學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微創手術方法。其主要透過使用特製的小型手術器械,在影像引導下精準地進入病變部位進行切除、疏通等操作。
1. 醫學基礎: 小針刀療法是以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影像技術和手術技巧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
2. 微創手術: 透過使用特製的微小手術工具-小針刀,在影像引導下精準地進入病變組織進行切開、刮除或縫合等操作,具有傷口小、恢復快等優點。
3. 影像引導: 在施行小針刀療法時通常會配合X光機、超音波等影像裝置來監控手術過程及確認位置,提高安全性與有效性。
4. 療程簡短: 由於小針刀療法採用的是微創技術,因此相比傳統的手術方式而言,其療程時間相對較短。
5. 廣泛應用: 小針刀療法常用於治療各種軟組織傷害、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在骨科、疼痛管理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小針刀的治療原理
小針刀的治療原理是透過刺激神經末梢和軟組織,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小針刀是一種微創手術工具,其尖端可以切割、剝離沾黏組織,從而減輕壓迫和牽拉對周圍神經、血管等結構的影響。使用小針刀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區域性循環不暢引起的腫脹、疼痛等症狀。
在接受小針刀治療前,通常需要進行體格檢查以評估受影響區域的情況。必要時還可能會建議進行影像學檢查如X光片或MRI以輔助診斷。小針刀治療一般在門診完成,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就診才能看到明顯效果。治療過程中會使用區域性麻醉,然後將小針刀插入受損組織附近進行切割和釋放操作。
接受小針刀治療後,應避免劇烈運動一段時間以促進傷口癒合,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有助於身體恢復。
小針刀治療操作步驟
小針刀治療的操作步驟包括評估患者狀況、制定治療計劃、區域性麻醉、施行小針刀治療和術後處理。
評估患者狀況
在開始治療前,醫生會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並進行身體檢查以確定是否適合接受小針刀治療。確保無禁忌證後方可繼續後續治療流程。
制定治療計劃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疼痛部位、範圍等資訊,在與患者充分溝通後定製個性化方案。該過程需考慮可能的風險因素並做好應急預案。
區域性麻醉
為了減少手術中的不適感及提高安全性,在施術區域周圍使用局麻藥物進行浸潤或阻滯注射。通常採用利多卡因(Lidocaine)或其他相應麻醉劑,具體用量依據醫囑執行。
施行小針刀治療
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在X光機監視下精確定位痛點, 用小針刀做皮下組織切割松解術。整個過程約10-20分鐘不等,視患處大小而定。
術後處理
術後應立即冰敷以減輕腫脹和疼痛; 需要注意保持休息狀態至少一天時間;觀察是否有異常反應發生,並按醫囑服用止痛藥控制不適症狀。
在接受小針刀治療時,應注意遵守醫院的相關規定,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影響傷口癒合。同時還要注意個人衛生,以免引起感染等問題的發生。
小針刀的適應症
小針刀的適應症包括頸椎病、腱鞘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以及足跟筋膜炎。
頸椎病
小針刀透過鬆解神經根沾黏和頸部軟組織緊張,緩解壓迫症狀。患者可出現頸項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狀。
腱鞘炎
小針刀治療腱鞘炎可以減輕發炎反應引起的區域性腫脹和疼痛。腱鞘炎通常表現為受累部位的疼痛、活動受限等。
腰椎間盤突出症
小針刀能夠減少對周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改善腰部不適及下肢放射痛的症狀。典型症狀為腰痛伴單側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小針刀能有效解除膝關節周圍的肌群痙攣狀態,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常見症狀是關節僵硬、活動受限以及行走困難。
足跟筋膜炎
小針刀是一種微創手術方式,在影像引導下將特製穿刺針在病變處進行切割排液,以達到治療目的。該疾病會導致足跟後方疼痛,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跟骨下方胼胝體增厚的情況。
建議定期複查以監測病情變化,並根據醫囑調整生活習慣和運動強度。另外,注意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以免加重肌肉疲勞和韌帶勞損。
小針刀的禁忌症
小針刀治療時需謹慎處理以下疾病,具體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痛風石存在處、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及瘢痕體質。
類風溼性關節炎
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可能存在軟組織增生和沾黏的情況,在進行小針刀操作時可能會加重發炎反應或傷害正常結構。因此,對於患有該疾病的患者應禁用小針刀療法以避免風險。
化膿性關節炎
化膿性關節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關節內發炎,此時患者的關節腔內有大量積液和滲出物,使用小針刀可能導致發炎擴散或引起繼發性感染。故不建議對化膿性關節炎患者施以小針刀治療。
痛風石存在處
痛風石是尿酸鹽在體內沉積形成的結晶體,若存在於皮膚下可導致區域性紅腫熱痛等不適症狀。而小針刀是一種微創手術器械,其尖端銳利,在接觸皮膚表面時容易誘發疼痛或者造成皮膚破損出血等情況發生;另外還可能因為刺激而導致區域性血液循環加快從而促進尿酸排洩,使血尿酸水平降低過快引發轉移性痛風發作。因此不宜對此區域進行小針刀干預。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會導致感覺減退或消失,增加感染的風險。此類患者在接受小針刀治療時易因操作不當造成的輕微創傷而出現傷口癒合不良等問題。
瘢痕體質
瘢痕體質是指個體對創傷後修復過程中產生的纖維結締組織過度增生具有異常敏感性的遺傳傾向。這類人群在受到外傷後極易形成疤痕疙瘩,而在接受小針刀治療時也有可能會激發這種生理反應,進而產生過多的膠原蛋白沉積形成凸起且難以消退的疤痕組織。
上述提及的疾病均屬於小針刀的相對禁忌範圍,為確保安全和效果,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小針刀的費用
小針刀的費用因患者個體差異而異,通常在200-2000元之間。
小針刀是一種微創手術技術,透過特製的針刀進行軟組織鬆解和神經阻滯,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當患者存在輕度肌肉緊張或輕微關節紊亂時,可以採用簡單的小針刀操作來緩解症狀,此時費用相對較低。對於複雜的軟組織傷害或嚴重的脊柱疾病,可能需要多次小針刀治療才能有效改善,因此費用會相應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小針刀治療時,應考慮個體差異及病情嚴重程度,避免盲目追求低價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