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膽結石:脹氣、治療方法、高危險群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膽結石是由膽囊或膽管中的物質不正常結晶形成的固體塊狀物。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較容易出現膽結石。其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溶解、體外震波碎膽石術、經皮膚穿刺膽管引流、腹腔鏡手術及開腹手術等。

膽結石是由膽囊或膽管中的物質不正常結晶形成的固體塊狀物。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較容易出現膽結石。其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溶解、體外震波碎膽石術、經皮膚穿刺膽管引流、腹腔鏡手術及開腹手術等。

認識膽結石

認識膽結石-zh-tw:;zh-hk:;-:膽結石是在膽囊或膽管中形成的固體塊狀物,通常由膽固醇、鈣鹽和其他消化液成分組成,這些物質在不正常情況下結晶形成。

膽結石是膽汁中的膽鹽、膽固醇和鈣離子等成分比例失衡或過量積聚所導致的。這些成分在特定條件下會形成晶體,逐漸增大並穩定地沉積在膽囊壁上,形成膽結石。膽結石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或者引起右上腹痛、胃脹氣、噁心、嘔吐等非特異性消化道症狀。如果結石移動到膽管,可能會引發急性膽囊炎、膽管炎等併發症,導致劇烈腹痛、高燒等症狀。

常用的膽結石診斷檢查包括超音波檢查、CT掃描、MRI以及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術。其中超音波檢查是最簡單且無創的方法,可以顯示膽囊內是否有結石存在。治療膽結石的主要方式取決於其類型與大小。小的膽結石可能透過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來管理,如。而較大的或已引起症狀的膽結石則可能需要手術切除。

患者應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保持規律飲食,多喝水以促進膽汁排洩,有助於預防膽結石的發生和復發。

這5種人有膽結石的機會最大

以下是這位朋友所提到的4種較易出現膽結石的人群:

1. 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

2. 男性,尤其是已婚或未婚但與家人同住者。

3. 飲食習慣偏向高脂、高熱量食物者。

4. 吸煙者及酗酒者。

5. 缺乏運動或是長時間久坐工作的人。

以上是常見於媒體上的報導,究竟哪些因素真的會影響膽結石的發生機率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1. 年齡:年齡越大,身體機能退化,膽囊排空功能也可能隨之減弱,進而導致膽汁滯留,增加形成膽結石的風險。

2. 性別:過去的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的膽結石發生率要高出一倍左右。不過最近的一些研究則認為兩性之間的差異已經不大了。

3. 飲食:長期攝入過多的脂肪和膽固醇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此外,某些食物中的草酸鹽也可能會促進膽結石的形成。

4. 生活方式:缺乏運動以及經常處於壓力之下都可能對膽囊造成負面影響。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那麼你的膽結石風險就會相應提高。

總體而言,雖然上述因素可能會增加膽結石的發生機率,但並不是所有符合這些條件的人都一定會得到膽結石。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以及減少壓力等。

膽結石該如何治療?

膽結石的治療可能需要藥物溶解、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穿刺膽管引流術、腹腔鏡手術或開腹手術等方法。如果症狀嚴重或併發症發生,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指導。

藥物溶解

透過口服利膽藥如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片進行膽汁成分改變,促進小結石排出。患者需遵循醫囑定期服用,並注意觀察是否有不適反應。

體外震波碎石術

利用高能級衝擊波聚焦後作用於體內目標結石,將結石粉碎成較小顆粒以便排出。該操作通常在門診完成,根據具體情況可能需多次治療。

經皮穿刺膽管引流術

是在X光監視下將一根細針插入膽管內,在影像學引導下找到阻塞部位並置入導絲至其下方通暢處再沿導絲送入顯影劑顯示路徑後再置入引流管直至阻塞處上方一段距離後固定好引流管等待自然流出即可。此法可用於緩解急性膽管炎所致之黃疸與高燒不退等情況;對於慢性膽囊炎引起反覆發作性腸絞痛者也有一定效果。

腹腔鏡手術

是一種微創手術方式,在全身麻醉下透過腹部小切口引入器械進行膽囊切除或其他相關手術。相比傳統開放手術而言,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 但需特殊裝置及訓練有素之醫師執行。

開腹手術

當其他非侵入性治療方法無效時可考慮行開腹手術切除膽囊。此類手術風險較高且恢復期較長,適用於複雜病例或特殊情況。

針對膽結石的治療選擇應個體化,並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此外,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多攝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也是預防膽結石的重要措施之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