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組織胺類藥物透過阻斷組織胺的作用來預防過敏反應。它們分為第一代和第二代,常用的第一代藥物有二苯胺明(Diphenhydramine),常用的第二代藥物則有氯雷他定(Loratadine)、勝克敏(Cetirizine)、特芬那定(Terfenadine)和非索非那定。在使用時需注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並遵醫囑調整劑量。
抗組織胺如何抗發炎反應?
抗組織胺透過抑制肥大細胞來阻止過敏性發作,從而達到抗發炎的效果。
抑制肥大細胞
抗組織胺藥物可以阻斷H1感受器,減少肥大細胞釋放介質如組胺、白三烯等。這些介質在過敏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可導致紅斑、水腫和瘙癢等症狀。
阻止細胞活化
透過與H4感受器結合,抗組織胺還能幹擾Toll樣受體4(TLR4)誘導的免疫調節作用,進而影響L-色氨酸訊號通路中的轉錄因子NFκB活化,從而抑制細胞活化和增殖。
幹擾細胞間訊號傳遞
此外,該類藥物可能透過影響細胞間資訊傳遞來減輕發炎反應。例如,某些研究發現抗組織胺藥能夠減少趨化因子與其相應感受器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阻礙白血球向過敏原所在部位遷移。
降低黏附分子表達
一些研究表明, 抗組織胺類藥物還具有下調黏附分子表達的作用。這有助於減少白血球與內皮細胞間的粘附, 減少它們穿過血管壁到達發炎區域的數量。
改善微循環功能
除了直接對抗組織胺引起的生理效應外,該類藥物還可改善由過敏反應導致的區域性微循環障礙。有文獻報道使用抗組織胺後能使微血管直徑增大、血流速度加快並增強紅血球變形能力,這些都有助於促進受損組織修復及水腫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抗組織胺對緩解症狀有一定效果,但並不能根治過於反應性疾病。因此,在使用時應遵醫囑,並注意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發生。
第一代、第二代組織胺比一比
第一代組織胺和第二代組織胺是兩種不同的檢測方法,其正常範圍不同。若檢測結果超過正常範圍,可能表明身體存在過敏反應或其他疾病,建議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第一代組織胺指的是透過皮膚點刺試驗得到的數值,正常值小於20%;第二代組織胺則是透過血清IgE檢測得到的數值,正常值小於15%。第一代組織胺升高可能是由於身體對某些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如花粉、食物等;第二代組織胺升高則通常提示個體對多種常見過敏原敏感。針對第一代組織胺升高,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進行治療,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患者平時應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室內通風,定期清潔床上用品。
組織胺水平的差異反映了個體對不同型別過敏原的敏感性,對於有過敏史的個體,建議定期監測組織胺水平並採取相應措施預防過敏反應。
常見的第一代與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整理
常見的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包括二苯胺明(Diphenhydramine),而常見的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則有氯雷他定(Loratadine)、勝克敏(Cetirizine)、特芬那定(Terfenadine)、非索非那定等。這類藥物可以治療過敏反應,如果過敏情況嚴重或持續,建議就醫以獲得適當治療。
氯雷他定(Loratadine)
氯雷他定(Loratadine)是一種選擇性組胺H1感受器拮抗劑,可用於緩解過敏反應引起的瘙癢、蕁麻疹等不適。本品可能引起嗜睡,因此駕駛或操作機器時需謹慎使用。
勝克敏(Cetirizine)
勝克敏(Cetirizine)為抗組織胺類藥物,能抑制組織胺的釋放,從而減輕過敏反應的症狀。適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及慢性蕁麻疹。6歲以下兒童須經醫師指導使用。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特芬那定(Terfenadine)
特芬那定(Terfenadine)屬於第一代抗組織胺藥,透過阻斷組胺感受器而起到止癢的作用,可緩解過敏所致的皮膚瘙癢。腎功能不全患者應慎用本品。服藥期間不宜從事需要精神警覺度較高的工作。
二苯胺明(Diphenhydramine)
二苯胺明(Diphenhydramine)為第一代抗組織胺藥,具有較強的中樞鎮靜作用和外周血管擴張作用,能夠有效控制過敏反應導致的瘙癢症狀。哺乳期婦女服用本品時,應停止哺乳。
非索非那定
非索非那定為一種長效的第三代抗組織胺藥,主要透過選擇性地阻斷周邊H1感受器發揮作用,通常用於緩解過敏症狀。建議患者在睡前服用該藥以減少嗜睡的發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藥物均需遵醫囑合理使用。在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期間,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皮疹、頭痛、口乾等不良反應,及時就醫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