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足厥陰肝經可以舒緩肝經不適。該經絡有五個穴位,常按有益於肝臟健康。肝經問題可能導致腹脹、口苦、易怒及月經失調等徵狀。
走肝經 ( 足厥陰肝經 ) ,主要治療、調理前陰、小腹、肝膽及頭面疾病
走肝經 足厥陰肝經 開穴有五,分別是大敦、行間、太沖、中封以及曲泉。此經脈主要用以治療、調理前陰、小腹、肝膽及頭面疾病。
大敦
大敦穴位於足趾指甲旁緣與肉交界處,屈指取之即為本穴。刺激該穴位能有效緩解痛經、崩漏等婦科病癥。
行間
行間穴在足背第一、二蹠骨之間,赤白肉交界處深陷中的位置即是本穴所在。該穴位屬火,能夠輔助治療目赤腫痛、口瘡等症狀。
太沖
太沖穴位於腳背部第一蹠骨和第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經常按揉太沖穴可以改善失眠多夢、眩暈耳鳴等不適癥狀。
中封
中封穴位於內踝前下方,距內踝尖三分處左右各一。該穴位主治下肢痿痺、遺精、陰莖異常勃起等病症。
曲泉
曲泉穴位於膝關節脛股腱與脻肌交點的深側凹陷處。按摩曲泉穴可用於緩解腰痛、月經不調等問題。
以上穴位需要由專業中醫師進行操作,若患者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肝經不通症狀
肝經不通可能表現為腹部脹滿、口苦、舌苔黃膩、情緒煩躁、月經不調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腹部脹滿
肝經循行於側腹部,當肝氣鬱結時會導致腹內積聚氣體而出現腹部脹滿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可能伴有腹瀉或便秘。
口苦
肝經循喉嚨向下至胃,若肝火旺盛,則會沿著肝經下注到口腔,導致出現口苦的情況。患者可能會感到口中苦味明顯,有時伴隨咽乾、舌紅等症狀。
舌苔黃膩
肝經與膽相表裡,肝經有熱則膽經亦熱。此時溼熱之邪蘊結於體內,容易形成痰濁,痰濁凝滯於舌面就會出現舌苔黃膩的現象。舌苔通常呈黃色且厚膩,可能是由於長期飲食不當引起的消化不良所致。
情緒煩躁
肝主疏洩,調節情志活動,肝經不通會影響情緒調控功能,使人易怒、焦慮等。這種症狀常伴隨著緊張、不安和易怒的情緒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失眠等問題。
月經不調
肝藏血,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肝經通暢與否直接影響著月經周期和經量的變化。月經不調可能包括經期提前或推遲、經量過多或過少等情況,這些都與肝經的生理功能有關。
針對肝經不通的症狀,建議進行肝功能測試、超音波檢查以評估肝臟狀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中藥調理如柴胡湯或龍膽瀉肝湯,以及針灸療法。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有助於改善肝經不通的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