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小於2.5公分且沒有汙染的傷口較不容易滋生破傷風梭菌。該疾病由梭菌外毒素引起,臨床表現為肌肉痙攣和呼吸困難。預防可透過傷口處理、疫苗接種、抗生素治療、避免區域性供氧及減少組織傷害實現。
什麼樣的傷口容易得破傷風?
深度小於2.5公分、乾燥且沒有汙染的傷口較不容易滋生破傷風梭菌。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梭菌侵入神經系統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該細菌通常存在於泥土和其他環境中,在無氧條件下繁殖並產生毒素。破傷風的症狀包括肌肉僵硬、痙攣、張口困難、吞咽困難以及呼吸困難等。
診斷破傷風通常需要進行血液和腦脊液培養以檢測是否存在破傷風梭菌。此外,醫生還可能會對患者進行神經系統檢查,如肌電圖或神經傳導研究。破傷風的治療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療和抗毒素血清注射。常用的抗生素有盤尼西林G和頭孢類抗生素;對於嚴重的肌肉痙攣,可使用鎮靜劑如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來緩解症狀。
預防破傷風的關鍵是及時清洗傷口並接種破傷風疫苗。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接觸可能帶有破傷風梭菌的環境。
破傷風有什麼表現?
破傷風是由梭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包括肌肉痙攣、張口困難、呼吸困難、角弓反張和瞳孔散大。
肌肉痙攣
破傷風會導致神經系統受到刺激,進而引起全身骨骼肌收縮。這些痙攣性抽搐通常從面部開始,然後蔓延到其他部位,最後影響到平滑肌和平滑肌。
張口困難
當破傷風桿菌產生的毒素作用於神經系統時,會導致神經衝動傳導障礙,從而引發面部肌痙攣。這種痙攣往往伴有疼痛,嚴重者可導致咀嚼肌持續收縮,使患者難以進食或說話。
呼吸困難
在破傷風發展過程中,隨著病情加重,可能會出現喉部痙攣、舌根後垂等情況,導致氣道狹窄,進而引致呼吸困難。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因窒息造成生命危險。
角弓反張
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產生的外毒素對脊髓前角細胞有毒性作用,致使興奮性提高。當毒性作用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誘發強直性痙攣,導致角弓反張癥狀發生。該症狀特點是背屈曲呈弓形,頸部伸直,雙下肢也呈現類似姿勢。
瞳孔散大
破傷風梭菌侵入人體後,在無氧環境中繁殖並分泌外毒素,該外毒素會與突觸膜上的感受器結合,抑制乙醯膽鹼酯酶活性,使得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不能被及時降解而積聚過多,進而導致瞳孔散大。
患者應立即就醫以接受適當的治療,如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進行抗毒素治療。同時需密切監測呼吸功能,並採取必要的呼吸道管理措施。
如何預防破傷風?
預防破傷風可以採取傷口徹底清創、疫苗接種、使用抗生素、避免區域性供氧、減少組織傷害等措施。如果受傷後出現感染跡象或無法確定是否已接受破傷風免疫接種,應立即就醫。
傷口徹底清創
透過清除傷口處壞死組織、異物及細菌等來降低感染風險。使用肥皂水沖洗傷口至少5分鐘並由專業人員進行評估和處理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疫苗接種
透過疫苗接種可刺激身體產生針對破傷風梭菌的免疫應答,從而獲得長期保護。通常建議嬰幼兒按計劃完成基礎免疫程式,並在必要時進行加強針注射。
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抑制或殺死破傷風梭菌及其芽孢,防止其繁殖和釋放毒素。對於開放性創傷特別是汙染較重者,在縫合前需常規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避免區域性供氧
區域性供氧可能促進破傷風梭菌生長,增加感染風險。在處理開放性傷口時,應避免過度通氣或給予額外氧氣流量。
減少組織傷害
減少組織傷害有助於限制破傷風梭菌侵入人體的機會。在處理傷口時,應儘量保持壓力均勻分布,避免對特定區域施加過多壓力。
若懷疑有破傷風感染風險,應及時前往醫院接受破傷風抗毒素注射。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