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臼是常見的關節傷害,涉及關節頭與關節盂之間的關節面接合處。若發現或懷疑有脫臼現象,切勿隨意移動患者,以免加重傷害。
脫臼不該輕忽可能引起後遺症
脫臼是指關節頭完全脫出關節盂,多發生在肩、肘、膝等部位。由於其可能會導致永久性傷害或其他併發症,因此不能輕視。
永久性傷害
如果不經適當治療或過早活動受累關節,可能會導致長期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礙。這些問題可能需要進一步手術或康復治療才能得到改善。
併發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是常見併發症之一,在肩胛骨喙突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形成斷裂。未正確診斷及處理此類骨折可導致更嚴重併發症如血管神經受壓迫。
血管神經受壓迫
在某些情況下,肱骨外科頸骨折會導致附近的動脈和神經受到壓迫, 實現上肢缺血癥狀或者感覺異常甚至失聨。
神經傷害
例如,肩盂肱骨關節脫位可能導致腋神經受傷,導致患者出現肩部麻木感、刺痛感等症狀。
骨化性肌腱炎
經常使用已穩定但未能正常恢復功能之肩關節可能會誘發此狀況,好發於前臂伸肌群尤其是肱骨外上髁肌腱。此疾病特徵為肌腱變厚且有鈣質沉積,導致疼痛與腫脹,尤以清晨起床時明顯。
若出現疑似脫臼的情況,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早期、恰當的醫療幹預可以減少併發症風險並促進最佳預後。
緊急脫臼別盲目「推」回去
緊急脫臼時,應避免盲目地將關節還原至正常位置。這是因為脫臼可能伴隨韌帶傷害或神經受壓等併發症,盲目強行還原可能會加重傷害。在處理前,應先確定是否為真正意義上的脫臼,並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是否有其他併發症。
1. 首先確認是否為真正的關節脫臼。若只是滑膜嵌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暫時性移位,則不屬於真正的脫臼,此時可以嘗試輕柔地回復關節的位置。
2. 確定患者有無骨折、韌帶傷害或神經受壓迫等併發症。這些情況下強行還原會導致進一步的組織傷害和疼痛加劇。
3. 瞭解正確的手法和技巧。不當的操作方法不僅無法幫助恢復關節,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二次傷害。
4. 在進行任何治療之前,必須仔細檢查患者的傷口,並排除出血、腫脹等禁忌症狀。
5. 如果以上步驟均判斷無誤,且確信是真正的關節脫臼,則可使用特定手法進行還原操作。在整個過程中都要保持穩定和平穩的動作以減少患者痛苦並確保安全。
高風險族群脫臼後可能再次發生!
高風險群體脫臼後可能再次發生。
高風險群體包括老年人、兒童或存在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的人群。由於年齡或其他因素導致關節周圍肌肉韌帶鬆弛,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和保護作用;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可能導致關節結構不穩定。這些人在受到外力衝擊時容易發生脫臼,尤其是肩盂肱骨關節和髖關節。此外,對於某些特定部位如肘關節等,雖然不是傳統的高風險區域,但若存在特殊的解剖變異或受傷史,則也可能增加再發脫臼的風險。
針對高風險群體的脫臼預防措施主要包括:定期體檢以瞭解自身身體狀況,特別是有家族史者;遵循醫囑進行適當的運動鍛鍊,增強肌力與耐力;避免從事易致傷活動,如攀巖、滑板等極限運動;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支具或手術干預手段,如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等,以穩定關節結構。
面對高風險群體的脫臼問題,重點是提高其安全意識,加強針對性的物理治療,並確保環境安全無隱患。同時,在必要時,應考慮接種疫苗以降低意外傷害的發生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