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叮咬過敏及其引起的症狀

分類: 過敏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本文介紹了多種常見的昆蟲叮咬及其引起的症狀。例如,小黑蚊的唾液中的物質可以抑制免疫細胞的活動,導致區域性發炎反應和瘙癢;臭蟲則是一種常見的室內害蟲,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為了預防這些昆蟲帶來的不適,建議保持環境清潔,並注意通風換氣。

本文介紹了多種常見的昆蟲叮咬及其引起的症狀。例如,小黑蚊的唾液中的物質可以抑制免疫細胞的活動,導致區域性發炎反應和瘙癢;臭蟲則是一種常見的室內害蟲,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為了預防這些昆蟲帶來的不適,建議保持環境清潔,並注意通風換氣。

1.蚊子:癢感不強烈,但可能誘發過敏或傳染疾病

1. 蚊子: 癢感不強烈,但可能導致過敏或傳染疾病。

2. 蟎蟲: 可能引起皮膚問題和呼吸道症狀。

3. 鼠蚤: 透過叮咬傳播鼠疫等疾病。

4. 蜱蟲: 叮咬可導致蜱媒疾病如萊姆病。

5. 跳蚤: 引起瘙癢並傳播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

2.小黑蚊(臺灣鋏蠓):最初幾小時或幾天內都會感覺劇癢

以下是小黑蚊叮咬後引起瘙癢的原因:

1.唾液傳播:小黑蚊透過其口器將唾液注入人體皮膚,其中含有一種名為“涎蛋白”的物質,該物質能夠抑制免疫細胞的活動並導致區域性發炎反應。

2.組織胺釋放:當小黑蚊的唾液進入人體時,會刺激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免疫細胞產生組織胺。組織胺是一種強烈的炎性介質,會引起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以及吸引更多的白血球到受侵區域,從而引發瘙癢感。

3.神經反射作用:受到叮咬處周圍神經末梢的刺激,會導致大腦中的運動皮層興奮起來,並向脊髓傳送訊號以收縮肌肉來保護身體部位免於進一步傷害;這種防御機制同時也會伴隨著一定程度上的瘙癢感覺。

4.心理因素影響:部分人群對小黑蚊叮咬產生的輕微疼痛或不適反應過度,可能會因為焦慮或緊張而感到更加瘙癢。

5.個體差異:不同人對小黑蚊唾液中的成分敏感程度不一樣,因此感受到的瘙癢程度也有所差異。此外,年齡、性別、遺傳等因素也可能會影響個體對小黑蚊叮咬的反應。

3.跳蚤:紅色凸起小疹子,多顆成一直線或一圈

跳蚤叮咬通常表現為紅色凸起的小疹子,多顆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條線或者是一個圈。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不退,請及時就醫。

紅色凸起

跳蚤叮咬時會將唾液注入皮膚中以幫助消化血液,這種刺激會導致區域性出現紅腫、瘙癢等症狀。

小疹子

跳蚤叮咬後會引起發炎反應,導致微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從而引起區域性水腫和組織傷害,形成小丘疹或水泡。

多顆成一直線或一圈

由於跳蚤在吸血過程中會在皮膚上留下一排連續的“針孔”,這些針孔排列整齊地分佈在一條直線上或呈環狀分佈。

無痛或輕微疼痛

雖然跳蚤叮咬會引起瘙癢,但並不一定會感到劇烈疼痛。

不具有傳染性

跳蚤不屬於傳染病媒介生物,因此被其叮咬不會傳播疾病給他人。

建議患者避免搔抓患處以防感染,並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來緩解症狀。另外,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也是預防跳蚤叮咬的重要措施之一。

4.禽蟎:跟鳥類接觸才會傳染

禽蟎透過與鳥類接觸才會傳染給個體。這是因為禽蟎主要存在於鳥類身上,與鳥類互動或共處同一環境可能導致感染風險增加。

1. 與禽蟎密切接觸:頻繁地與攜帶禽蟎的鳥類直接接觸,如飼養、處理等行為,會顯著提高感染的風險。

2. 飛沫傳播:在密閉或者擁擠的空間中,禽蟎可以透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產生飛沫,這些飛沫中含有大量的病原體,透過呼吸吸入會導致感染的發生。

3. 唾液汙染:部分禽蟎可以分泌含有致病毒蛋白的唾液,在進食或飲水時,如果食物或水被這類禽蟎所汙染,則可能會導致感染。

4. 空氣傳播:某些種類的禽蟎能夠在空氣中漂浮一段時間,並且在其表面可能帶有致病菌,當人體吸入了帶有致病菌的空氣中的禽蟎時,就有可能會被感染。

5. 共用物品:使用未經消毒的公共物品,例如餐具、杯子、毛巾等,上面可能殘留有禽蟎及其分泌物,從而造成間接感染。

為了減少感染風險,應避免與不明來源的鳥類接觸,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定期清潔居住環境。若懷疑已受感染,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5.臭蟲:睡覺時專門吸血

1. 臭蟲是一種常見的室內害蟲,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2. 該昆蟲在睡覺時會叮咬人類,導致皮膚瘙癢和紅腫。

3. 臭蟲還可能傳播一些疾病,如瘧疾、登革熱等。

4. 控制臭蟲的關鍵是減少其棲息地和食物來源,保持家居清潔乾燥。

5. 定期進行徹底的殺蟲措施,以確保家庭免受臭蟲侵擾。

6.恙蟲:產生劇癢,且破皮會造成感染

6.恙蟲可能導致瘙癢,特別是破皮後易感染。其病因涉及蝨傳哆形糠疹、疥瘡、蕁麻疹、異位性皮炎和神經性皮膚炎等,治療需根據具體原因進行。建議患者就醫以獲得正確診斷和治療。

蝨傳哆形糠疹

蝨傳哆形糠疹由寄生蟲叮咬引起,其分泌物和排洩物會導致皮膚紅腫、瘙癢。當患者搔抓患處時,可能會導致皮膚破損,從而增加感染的風險。可遵醫囑使用硫磺軟膏進行治療,能夠起到殺滅體表寄生蟲的作用。

疥瘡

疥瘡是由疥蟎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疥蟎在人體皮膚表面挖洞產卵,刺激皮膚產生發炎反應,出現丘疹、水泡等皮損伴有劇烈瘙癢。若搔抓過度會引起區域性皮膚屏障受損,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建議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透過塗抹悠力素乳膏(Crotamiton)、苯甲酸(Benzoic acid)等藥物進行治療。

蕁麻疹

蕁麻疹通常由於食物、藥物或其他過敏原引起身體免疫應答異常,釋放組胺導致微血管擴張和組織水腫。此時皮膚可能出現紅色風團,伴隨瘙癢感。蕁麻疹患者可以按醫囑口服抗組織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緩解症狀。

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疾病,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皮膚會出現乾燥、脫屑、紅斑等症狀,嚴重時可有滲出和結痂。患者可遵照醫生的意見,在病變部位外用類固醇類藥膏,如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氫化皮質酮(Hydrocortisone)等。

神經性皮膚炎

神經性皮膚炎的發生與精神緊張、焦慮等因素有關,這些情緒變化會導致體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衡,進而影響皮膚功能。典型表現為皮膚增厚、粗糙,伴有陣發性瘙癢。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組織胺藥如茶苯海明(Diphenhydramine)、氯菲安明(Chlorpheniramine)等止癢藥物進行治療。

針對恙蟲病,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可能帶有寄生蟲的蜱蟲,以減少感染風險。此外,建議定期進行體檢,包括血液學檢查以及必要的皮膚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處理相關疾病。

環境清潔打掃4重點

環境清潔打掃的4個重點包括定期清理灰塵、通風換氣、使用空氣淨化器和植物清潔。如果發現症狀沒有改善或者有加重的趨勢,應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定期清理灰塵

定期用吸塵器、抹布等工具清潔地毯、窗簾和其他傢俱上的灰塵。因為塵蟎是常見的過敏原之一,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室內空氣中懸浮的塵蟎數量,從而降低誘發氣喘發作的風險。

通風換氣

開啟窗戶促進空氣流通,有助於將室內的汙染物排出室外。新鮮空氣進入室內後可稀釋並帶走各種潛在威脅健康物質如甲醛等有害氣體分子;同時也能降低由於長時間密閉空間內高濃度二氧化碳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

使用空氣淨化器

空氣淨化器能夠過濾掉空氣中的顆粒物、花粉以及其他微小顆粒物。這種裝置對於改善空氣質量非常有效,並且操作簡單方便,在家中長期使用可以幫助維持一個健康的居住環境。

植物清潔

選擇具有較強吸附能力的綠植放置於房間角落處,利用其自身代謝作用來吸收空氣中有害物質。綠色植物不僅具備美觀效果還能起到一定輔助治理作用,但並不能完全依賴於此方法解決問題需與其他手段相結合運用。

此外,建議定期更換冷氣濾網及床上用品,以減少塵蟎滋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