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趾是否與腳趾基節關節中軸線偏移不小於15度是判斷是否存在外翻的情況。外翻出現“疼痛問題”時要考慮開刀。拇趾外翻手術的挑戰不在於手術本身,而在於“復健”。術後不宜立即穿著高跟鞋。
自我檢查:拇趾傾斜超過 15 度就是外翻
1. 拇趾是否與腳趾基節關節中軸線偏移不小於15度是判斷是否存在外翻的情況。
2. 腳底受壓區域是否集中在大拇指下方,其他足趾受到擠壓而出現疼痛、麻木感。
3. 足部是否有腫脹、紅斑或皮膚變色等發炎反應的症狀。
4. 是否有遺傳性骨骼畸形或其他相關疾病史如類風溼關節炎等。
5. 行走時是否感到不適或疼痛,尤其是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更為明顯。以上五個方面綜合考慮可以進行自我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拇外翻的情況。如果症狀嚴重或伴有併發症,應儘快就醫接受專業評估和治療。
外翻出現「疼痛問題」就要考慮開刀
外翻出現「疼痛問題」就要考慮開刀。
外翻是一種足部畸形,主要是由於遺傳因素或長時間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導致腳趾關節受力不均所致。隨著病情的發展,關節囊逐漸鬆弛,蹠骨內收肌也會出現攣縮,使第一蹠骨頭突出並形成拇囊炎,從而引起區域性發炎反應和疼痛。當患者存在外翻的情況時,若出現疼痛問題,則說明外翻的程度比較嚴重,可能已經影響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需要及時進行手術矯正。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外翻都需要開刀治療,對於輕度的外翻,可以透過矯形鞋墊、定製支具等非手術治療方法來改善症狀。
針對外翻引起的疼痛問題,可以考慮使用止痛藥物緩解疼痛,如布洛芬(Ibuprofen)、那普洛先錠(Naproxen)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但藥物僅能暫時緩解疼痛,不能治愈外翻,且長期服用有增加胃腸道不良事件的風險。
在處理外翻引起的疼痛問題時,應避免穿戴高跟鞋或過緊的鞋子以減少足部壓力,有助於減輕疼痛症狀。
拇趾外翻手術的挑戰不在手術本身而在「復健」
拇趾外翻手術的挑戰不在於手術本身,而在於“復健”。以下是五個需要面對的挑戰:
1. 術後疼痛和腫脹: 由於手術切口和移除骨質引起的區域性發炎反應, 難以避免術後一段時間內的疼痛和腫脹。
2. 活動受限: 在康復期間,患者可能需要限制活動或使用助行器,以防止受傷並促進癒合。這可能導致日常生活中的不便。
3. 肌肉力量減弱: 手術和康復過程可能會導致周圍肌肉變得虛弱無力,特別是蹠屈肌群和前足肌群,這些肌肉在維持足部穩定性和功能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4. 平衡能力下降: 拇趾外翻會影響行走時身體重心分佈,導致平衡問題。恢復良好的平衡能力是許多患者的願望,但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5. 形態美觀與功能改善之間的權衡: 對於一些追求形態美觀的患者來說,手術後的外觀滿意度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然而,過度改善可能導致步態異常或其他功能問題。因此,在美學需求與功能要求之間找到最佳平衡是一個關鍵挑戰。
術後還能穿高跟鞋嗎?
術後後不宜立即穿著高跟鞋。
術後後,患者足部可能因為手術創傷或軟組織傷害而存在不穩定性和發炎反應。穿著高跟鞋會增加足部負擔,可能導致疼痛、腫脹等不適。術後的具體恢復時間取決於手術型別和個人情況,一般需要4-6周的時間才能逐漸恢復正常行走功能。因此,術後不宜立即穿著高跟鞋,以免影響傷口癒合和身體恢復。
如果患者的術區沒有明顯的紅腫熱痛,且無皮膚破潰,則可以嘗試穿著低跟鞋進行輕度活動。
術後的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促進傷口癒合和身體恢復。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恢復正常活動,並根據個人感覺調整鞋子的高度和硬度,以減輕足部壓力。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