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切除止血夾:使用原因、效果及注意事項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透過40歲前的首次結腸鏡檢查可降低腸癌風險。切除息肉後,為預防出血,醫師會考慮使用止血夾、抗血小板藥或抗凝藥,並建議定期複查。患者應遵循醫囑,在止血夾移除前避免某些食物攝入,並告知醫生關於後續影像檢查的需求。

透過40歲前的首次結腸鏡檢查可降低腸癌風險。切除息肉後,為預防出血,醫師會考慮使用止血夾、抗血小板藥或抗凝藥,並建議定期複查。患者應遵循醫囑,在止血夾移除前避免某些食物攝入,並告知醫生關於後續影像檢查的需求。

降低腸癌風險,40歲前完成第一次腸胃鏡檢查

降低腸癌風險可以透過40歲前完成第一次腸胃鏡檢查來實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族有相關病史,建議提前進行篩查。

1: 進行腸胃鏡檢查可直視大腸內部情況,早期發現息肉等異常病變。

2: 腸癌通常在無症狀的情況下發展,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

3: 過了40歲後每10年至少接受一次篩査是推薦的做法,但具體時間表應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和醫生建議而定。

4: 喝酒、吸菸以及高脂、高纖維食物攝入過多都被認為與腸癌發生有關,避免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有助於預防該疾病。

5: 在進行腸胃鏡檢查前需遵循特定準備要求,如禁食12小時以上及停止某些藥物使用等,以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可靠。

切除息肉後預防流血,醫師會評估使用「止血夾」

切除息肉後預防流血,醫師會評估使用止血夾、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口服抗凝藥物、內鏡下電凝以及定期複查。

使用止血夾

使用止血夾可以機械性地壓迫出血點,減少術後出血的風險。在手術過程中,在切除息肉後應用止血夾以固定並壓迫傷口處,直至確認止血為止。

口服抗血小板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能夠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從而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形成血栓。通常在術前開始服用,並按醫囑調整劑量及療程長度。

口服抗凝藥物

抗凝藥物可干擾凝血因子活性,阻止凝血,達到止血效果。患者應遵照醫生指導進行用藥,並定期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等指標。

內鏡下電凝

內鏡下電凝是利用高頻電流對區域性組織進行加熱、凝固或切割的一種治療方式,透過破壞微血管壁來達到止血的目的。在內鏡檢查時同步完成,由經驗豐富的內鏡醫師操作。

定期複查

定期複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可能存在的復發或新生息肉,以便及時處理。建議術後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術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止血夾會自行排出,過早脫落可能會有出血問題

止血夾通常在醫生評估後移除,不宜自行提前拆除。

止血夾的作用是暫時封閉受損的小血管,防止繼續出血。若過早移除,會導致血管重新開放,增加再次出血的風險。因此,應遵循醫囑確定適當的移除時間。

此外,患者還需注意觀察傷口是否有紅腫、疼痛等症狀,以免影響病情恢復。

使用止血夾時需謹慎操作,並按醫囑定期複查以確保傷口癒合良好。

預防止血夾太早脫落,3天內避吃5種食物

預防止血夾太早脫落,3天內避免食用蟹肉、蛤蜊、蝦、扇貝、生蠔等海鮮類食物。

蟹肉

蟹肉屬於寒性食物,且含有較多的異體蛋白,會刺激傷口,影響傷口癒合。此外,螃蟹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導致區域性水腫、瘙癢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等不良後果。

蛤蜊

蛤蜊是一種常見的海鮮食品,其中含有的鈣離子可能會促進凝血,從而減緩傷口癒合過程。長期攝入過多的蛤蜊會導致體內鈣質積累,增加患結石病的風險。特別是對於有腎結石或膽囊炎的人群,攝入過多的蛤蜊可能會加重病情。

蝦類食物中含有較高的組胺成分,而組胺具有擴張微血管的作用,可使傷口處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強,進而加劇出血現象。過量攝入蝦類食物可能會引發皮疹、蕁麻疹等皮膚疾病,出現紅斑、丘疹等症狀。

扇貝

扇貝也屬於寒涼性的海產品,其普林含量較高,進食後容易誘發痛風發作,不利於術後恢復。此外,痛風患者食用扇貝後可能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關節畸形的情況。

生蠔

生蠔中富含鋅元素,能夠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但同時也會影響傷口的正常癒合。除此之外,生蠔還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適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等,進一步延緩身體康復程序。

建議密切觀察傷口情況,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出血風險。同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定期更換敷料,以促進傷口癒合。

使用止血夾後,需由醫師評估能否進行其他影像檢查

使用止血夾後,需由醫師評估能否進行其他影像檢查。

使用止血夾後,區域性可能出現微小血管破裂或組織傷害,導致出血。這些受損部位可能會影響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甚至形成血腫。為了防止因止血夾引起的微小出血點影響其他影像檢查的結果準確性,醫師需要評估患者是否可以進行該類檢查。在評估過程中,醫師會考慮到患者的凝血功能狀態以及是否有既往出血傾向等特殊情況,以確保安全進行後續檢查。

如果患者有明顯的出血傾向或者正在服用抗凝藥物,則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進行影像學檢查,具體時間需遵醫囑。

在接受影像學檢查前,應告知醫生任何外傷史及相關用藥情況,以便做出適當的處理措施。此外,對於存在出血風險的患者,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謹慎操作止血夾,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