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症狀兒童:認識腸病毒、傳染途徑、症狀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腸病毒感染是由多種血清型的腸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狀態。該疾病透過飛沫、接觸傳播,多見於兒童,症狀輕重不一,從輕微的消化道症狀到嚴重的神經系統併發症。預防是關鍵,建議採取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保持環境衛生。若確診感染,應遵循醫囑接受治療,並按相關規定辦理休學手續。

腸病毒感染是由多種血清型的腸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狀態。該疾病透過飛沫、接觸傳播,多見於兒童,症狀輕重不一,從輕微的消化道症狀到嚴重的神經系統併發症。預防是關鍵,建議採取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保持環境衛生。若確診感染,應遵循醫囑接受治療,並按相關規定辦理休學手續。

認識腸病毒

認識腸病毒是指瞭解腸道病毒感染的一種疾病狀態,該病透過飛沫、接觸傳播,主要侵犯兒童,可導致輕微至嚴重的併發症。

認識腸病毒是由腸病毒家族中的多種血清型引起的急性感染,這些病毒主要影響小腸和大腸。感染後,病毒在消化道內繁殖,引起發炎反應,進而導致一系列臨床表現。該病的典型癥狀包括腹瀉、嘔吐、發燒以及可能出現皮膚紅斑、心肌炎等併發症。

常見的檢查專案包括血常規、便常規、CRP值測定以及腸病毒核酸檢測。其中,腸病毒核酸檢測是確定是否存在腸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治療通常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平衡。重症病例可能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例如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使用前需諮詢醫生意見。

患者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腸病毒分幾種?

腸病毒包括上百種血清型,其中有些具有高度變異性,常造成嚴重的感染疾病。

腸病毒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受汙染物品或飛沫傳播給人,潛伏期短至48小時,長達50天。該病毒侵入人體後會在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中複製,隨血液循環散佈至全身各組織器官,導致多系統傷害。腸病毒感染可引起發燒、腹瀉、嘔吐等典型消化道症狀,還可能伴有肌肉痠痛、疲勞、皮膚紅斑等非特異性癥狀。

腸病毒感染的診斷通常需要進行血清學檢測,以測定特定抗體的存在。此外,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便液檢查,以尋找腸病毒核酸或其他相關指標。腸病毒感染一般為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療。重症病例可遵醫囑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顆粒、克流感(Oseltamivir)等。

患者應保持充足休息,避免過度活動,以促進身體恢復。在治療期間,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以防傳染。

腸病毒傳染途徑有 4 種,好發地點是學校

腸病毒主要透過接觸受汙染的物體或表面、飲用受汙染的食物和水、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以及空氣飛沫傳播等方式進行傳播,尤其在學校等人口密集場所易發生流行。

腸病毒感染是由特定的腸病毒入侵人體後,在呼吸系統、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中複製,導致區域性組織傷害和免疫反應,進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該疾病可導致患者出現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症狀,還可能伴隨肌肉痠痛、疲勞等全身性癥狀。某些個別型別的感染可能會導致心肌炎、弛緩性麻痺等較嚴重的併發症。

常見的檢測方法包括血清學檢測、抗原檢測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血清學檢測主要是測定血液中的特異性抗體水平;抗原檢測則是直接在樣品中尋找病毒蛋白質;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則是檢測病毒的基因片段以確定是否存在腸病毒。治療通常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平衡。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觀察和治療,並根據病情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例如雷巴威林(Ribavirin)。

建議加強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公共物品後,以減少感染風險。同時,保持環境清潔,定期消毒常接觸的物品和表面,也有助於防止腸病毒的傳播。

腸病毒症狀有哪些?嘔吐腹瀉也是腸病毒嗎?

腸病毒感染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食慾減退、肌肉痠痛、皮疹以及咽喉疼痛等。

上述症狀主要是由於腸病毒侵入人體後,在體內複製並釋放出毒素,刺激身體產生免疫應答,同時損害了上皮細胞,導致其完整性受損,從而引發一系列臨床表現。

在某些情況下,腸病毒也可能引起嘔吐和腹瀉。這通常是因為腸道受到感染後,病毒會破壞腸道黏膜,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

針對腸病毒感染,患者應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以防止脫水,並按醫囑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對於出現嘔吐和腹瀉的患者,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補液和電解質平衡支援。

腸病毒重症 5 大徵兆,5 歲以下是重症高風險群

腸病毒引起的重症通常會出現嘔吐、腹瀉、嗜睡、脫水和呼吸困難等症狀,5歲以下兒童屬於重症高風險群體,應密切觀察並及時就醫。

嘔吐

腸病毒入侵後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進而引發嘔吐。嘔吐通常發生在消化道,可能伴有噁心和腹部不適。

腹瀉

腸病毒侵入人體後,會導致小腸絨毛受損,影響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從而出現腹瀉的症狀。腹瀉一般發生於小腸和大腸,伴隨頻繁排便且糞便呈水樣或糊狀。

嗜睡

由於感染性發炎反應和免疫系統的啟用,身體處於應激狀態,可能導致睡眠障礙。此外,重度感染時,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也會引起嗜睡。嗜睡主要表現在白天,患者可被喚醒並配合交流,但醒來後很快又進入睡眠狀態。

脫水

腸病毒會引起嚴重的腹瀉和嘔吐,導致體內水分丟失過快,血容量減少,使血液滲透壓增高,細胞外液向細胞內轉移,引起腦水腫,進一步加重腦幹的功能障礙,誘發昏迷。脫水多見於嚴重腹瀉或長時間不補充水分的情況下,臨床表現為口渴、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等。

呼吸困難

重症腸病毒感染時,病毒會侵犯肺部組織,導致肺泡炎、肺間質纖維化等病變,引起肺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此時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呼吸困難常伴隨著淺而快速的呼吸,以及胸部緊迫感,嚴重時可能會有鼻翼扇動、三凹徵等體徵。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血常規、電解質分析、頭顱CT掃描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措施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援和抗病毒藥物如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家長應注意監測孩子的體溫、心率和呼吸頻率,確保充足的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同時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接觸疑似感染者。

腸病毒潛伏期多久?如何痊癒?有特效藥治療嗎?

腸病毒潛伏期為3-7天,一般可透過自身免疫系統治癒,無需特殊治療。

潛伏期中,腸病毒在體內複製,此時由於身體免疫系統的及時識別和攻擊,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止進一步擴散和傷害,從而達到自愈的目的。

對於免疫力較弱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或兒童,腸病毒感染後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治癒,甚至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

腸道感染期間,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體力消耗,促進身體恢復。

腸病毒可以吃什麼?飲食建議一次看

腸病毒的治療並無特殊食物,但均衡飲食能促進病情恢復。在患者感染腸病毒期間,可以適量食用蘆筍、青花菜、菠菜、雞胸肉、豆腐等富含營養的食物。

蘆筍

蘆筍富含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蘆筍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質,能幫助身體對抗自由基。蘆筍中的膳食纖維可增強胃腸道運動,促進食物透過消化系統,從而減少腸道內毒素積累。此外,蘆筍中的維生素B群也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

青花菜

青花菜含有硫代葡萄糖苷,能在胃中分解產生化學信號,刺激小腸黏膜分泌消化液,有助於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青花菜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預防便秘。此外,青花菜中的維生素C和葉酸也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保護腸道細胞免受傷害。

菠菜

菠菜富含維生素A、C、K以及鐵、鈣等礦物質,這些營養素有助於維持腸道正常運作。菠菜中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此外,菠菜中的維生素A和鐵質對維持腸道黏膜健康有重要作用。

雞胸肉

雞胸肉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其易於消化吸收,不會給腸胃帶來過大的負擔。雞胸肉中的蛋白質可以幫助身體修復受損的腸道組織,促進腸道健康。此外,雞胸肉還含有豐富的磷脂化合物,這些物質對於維護腸上皮細胞結構穩定性和完整性至關重要。

豆腐

豆腐中含有大豆異黃酮,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夠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從而起到保護腸道的作用。豆腐中的植物雌激素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促進有益菌的生長,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進而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另外,豆腐中的鈣質也有助於增強腸道黏膜的抵抗力。

患者平時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膩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如辣椒、炸雞等,以減少腸道不適症狀的發生。同時,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量,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和廢物排出。

腸病毒如何預防?疫苗何時可以打?

腸病毒的預防可以透過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手衛生、環境消毒、個人防護用品使用以及社交距離來實現。疫苗接種時間需依據年齡及醫囑確定。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透過模擬自然感染過程誘導身體產生免疫應答,從而保護個體免受腸病毒感染。通常在兒童滿月後開始接種三劑次,間隔4-10周。適用於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

手衛生

手衛生是透過洗手、使用消毒液等方式清除手部細菌和病毒的方法,可減少腸道病毒感染的風險。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特別是在進食前或接觸公共物品後。

環境消毒

環境消毒是指對公共場所進行定期清潔和消毒,以殺滅潛在的病原體,降低感染風險。建議定期對辦公場所、家庭環境等進行清潔消毒,特別是經常觸控的物體表面。

個人防護用品使用

個人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等能有效阻隔飛沫和分泌物中的病原體傳播,降低感染機率。在人員密集場合或疫情高發期時,應佩戴口罩並正確使用免洗手套。

社交距離

保持一定社交距離有助於減少呼吸道飛沫傳播的距離,降低接觸汙染源的機會。建議與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距離,在封閉空間尤其要注意。

若懷疑自身存在腸病毒感染風險,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便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腸病毒如何消毒?把握 3 個重點

腸道病毒感染後,通常需要透過紫外線照射、高溫消毒以及漂白水消毒等方法進行消毒。如果感染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立即就醫。

紫外線照射

利用醫院裝置如UV殺菌機、燈管對空氣及表面進行輻照。腸病毒不耐乾燥及高溫,在紫外線作用下約數分鍾內可被滅活。透過破壞其核酸結構,阻斷複製過程,從而達到殺滅效果。

高溫消毒

將可能受到汙染的物品置於超過56℃的環境中持續保持一段時間後取出。由於腸病毒感染體對高溫敏感,在較高溫度條件下會迅速失活並被消滅掉。此方法適合對醫療器械、衣物等進行消毒處理。

漂白水消毒

按比例調配好濃度後噴灑或擦拭受汙染區域;作用時間依產品指示而定。漂白水中的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能有效地分解病毒上的蛋白質,使其失去活性。對於地面、桌椅等大面積接觸面有較好的清潔與消毒作用。

在處理腸病毒感染患者的排洩物時,應採取嚴格的個人防護措施,包括佩戴手套、口罩和護目鏡,以防止飛沫傳播的風險。使用過的醫療廢物應按照生物危害品處理規定進行安全處置。

打了疫苗、得過腸病毒就不會再感染?

打了疫苗、得過腸道病毒後,短期內通常不會再次感染。

腸病毒感染後,身體免疫系統會產生針對該病毒的記憶細胞和抗體。這些記憶細胞和抗體會迅速識別並攻擊再次入侵的相同病毒,從而限制其在體內的複製和擴散。因此,打過疫苗或曾經感染過相應腸病毒的人群,短期內通常不會再次被同一種類的腸病毒感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亞型的腸病毒之間存在交叉免疫的可能性較低,所以仍然有可能會被另一種未接觸過的亞型所感染。

此外,在接種完疫苗之後,應注意觀察自身是否有異常反應,並且要定期到醫院複查,以確保身體健康。

腸病毒請假幾天?停課標準?

腸病毒感染後,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建議,學校可以參考下列情形採取相應措施1:

* 症狀緩解48小時後方可返校就學。

* 未發熱者可照常上學。

若同一班級出現2例以上含腸病毒感染案例,該班級宜暫停群體活動3天;如再有新增病例,則全班停課至少2週2。另外,當學校內每增加一層樓有超過2位學生確診時,該樓層所有教室也應該暫停使用7日3。

除此之外,在特殊時期如暑假期間或春節期間,如果學校發現疑似傳染病爆發時,也必須立即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並配合相關調查及處置工作4。

總結上述,為了確保師生健康與安全,學校在面對腸病毒流行時,應依據衛生單位指示調整請假與停課政策。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