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藥可以停嗎:什麼是低密度膽固醇?

分類: 血液疾病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低密度膽固醇(LDL)是血液中的脂質之一,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當LDL水平超過100mg/dl時,會帶來多種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等。對於特定人群,如高膽固醇血癥、心血管病患者或有家族史者,建議使用降血脂藥物進行治療。關於藥物停止的問題,應與患者溝通,並持續監測病情。

低密度膽固醇(LDL)是血液中的脂質之一,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當LDL水平超過100mg/dl時,會帶來多種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等。對於特定人群,如高膽固醇血癥、心血管病患者或有家族史者,建議使用降血脂藥物進行治療。關於藥物停止的問題,應與患者溝通,並持續監測病情。

什麼是低密度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關聯性高

低密度膽固醇是指在血液中濃度較高的一種脂質,其水平的升高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低密度膽固醇(LDL)是由肝臟合成的,主要功能是將膽固醇轉運到細胞內。當其濃度過高時,會導致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積累形成斑塊,進而引發動脈粥狀硬化。高LDL水平可能導致冠心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臨床表現為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可以透過血脂分析、超音波心動圖、CT掃描等方式來檢測低密度膽固醇的含量。降低LDL水平的主要方式包括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如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地降低LDL水平。

建議患者定期監測血脂水平,同時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等,以維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

LDL 多高會有危險?會帶來哪些風險?

LDL水平高於100mg/dl時存在危險,此時高水平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風險、腦血管疾病風險、周邊動脈粥狀硬化性疾病風險、腎功能不全風險以及糖尿病併發症風險。

心血管疾病風險

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時,會增加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這是因為過多的LDL-C會在內皮下積累並形成斑塊,導致管腔狹窄和心肌供血不足。

腦血管疾病風險

高濃度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會引起腦血管病變如腦中風或腦出血等。這主要是因為大量的LDL-C在血管壁上沉積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進而導致腦部血液循環受阻或者破裂出血。

周邊動脈粥狀硬化性疾病風險

持續高水平的LDL會導致周邊動脈粥狀硬化性疾病的發生率增加。該病主要由於血脂異常造成血脂在動脈壁上的沉積而引發的發炎反應及細胞傷害所導致的。

腎功能不全風險

腎臟是清除體內廢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工作原理與過濾器相似。然而過量的LDL可能會堵塞腎小球微血管床,並且促進平滑肌細胞增生遷移,最終發展為高血壓性腎病。

糖尿病併發症風險

對於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高LDL可能導致一系列代謝症候群相關的心臟問題發生機率上升。這是因為血糖控制不佳時會引起脂肪分解增強,使得肝臟合成更多三酸甘油脂並將其運輸至其他組織中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同時也會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以降低血糖值;這兩者共同作用下會使血脂進一步增高。

建議定期進行血脂檢測,尤其是對於存在家族史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人群。此外,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也是維持健康血脂水平的關鍵措施。

哪些族群患者建議使用降血脂藥物?

建議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的族群包括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存在家族史者。在使用他汀類藥物、貝特類藥物、纖維酸類藥物、膽酸結合劑或PCSK9抑制劑之前,應諮詢醫生進行評估和指導。因為這些藥物可能有不同的適應症和禁忌症,需要根據個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用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適用於高膽固醇血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肝功能不全者需慎用。長期服用應定期監測肝酶和肌酶水平。

貝特類藥物

BBET類藥物透過促進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來降低三酸甘油脂水平,適合於高三酸甘油脂血癥、混合型高脂血症以及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的輔助治療。可能引起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橫紋肌溶解。因此,在服藥期間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相關不適症狀。

纖維酸類藥物

纖維酸類藥物可用於高三酸甘油脂血癥的治療,能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水平。腎功能損害患者需調整劑量。同時注意觀察尿量變化,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膽酸結合劑

膽酸結合劑如考來烯胺可以減少腸道內膽酸的重吸收,進而影響肝臟合成膽固醇的能力,達到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目的。對於有膽石症風險的人群而言,長期大量攝入可能導致膽石形成增加。

PCSK9抑制劑

PCSK9抑制劑透過阻斷細胞表面感受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感受器活性,從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注射給藥後可能出現區域性紅腫、硬結等現象,一般無需特殊處理,但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則應及時就醫。

以上提及的所有藥物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血脂異常患者建議進行適當的運動鍛鍊,如快走、慢跑等,以維持正常的體重並有助於改善血脂水平。

停藥與否需與病人溝通討論 並持續追蹤

停藥與否需與病人溝通討論 並持續追蹤。

該表述涉及藥物治療,強調在停藥前應與患者溝通並持續追蹤病情。因為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作用機制和適應症,因此停藥決策必須個體化。

如果症狀有改善或已經治療,則可以考慮逐漸減少劑量直至停藥。但是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並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停藥過程中要遵循醫囑逐步減量,避免突然停藥導致病情反彈或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患者也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指導,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以促進康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