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脹氣:哪些穴道可以消腹脹?還有什麼穴道可以用?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腹脹可考慮按壓中脘穴、天樞穴、下脘穴、建裡穴和水分穴等穴位進行緩解。若想減輕手部不適,可以選擇使用合谷穴、曲池穴、少府穴等穴道。這些穴位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如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腹脹可考慮按壓中脘穴、天樞穴、下脘穴、建裡穴和水分穴等穴位進行緩解。若想減輕手部不適,可以選擇使用合谷穴、曲池穴、少府穴等穴道。這些穴位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如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哪些穴道可以消腹脹?

腹脹可能是飲食不當、消化不良等原因導致的,可以透過按壓中脘穴、天樞穴、下脘穴、建裡穴和水分穴等穴位來緩解。如果症狀持續或伴有其他不適,建議及時就醫。

中脘穴

位於上腹部胸骨中線上,在肚臍上4寸的位置處,透過按摩此穴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患者可用指端揉按或者使用掌根推拿等方式進行治療。

天樞穴

該穴位在人體腹中部,左右各一,橫平臍中,胸骨中線旁開2寸取穴,能夠調理腸胃功能紊亂的情況,從而減輕因食物滯留而引發的上述情況。通常採取屈膝仰臥位的方法找到,並順時針輕柔地打圈按壓。

下脘穴

位置是在人體的腹中部,當身體處於站立狀態時,垂骨與劍突之間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該穴位所在之處,適當刺激此處能輔助消除胃部積氣以及水腫現象。患者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直立彎腰用手觸控到此穴後旋轉按揉。

建裡穴

取穴方法為以肚臍為中心,將四指併攏置於腹部中央,拇指自然垂直於手背邊緣,然後從內向外劃出一條弧形路線,其頂端所觸及之處即為此穴,具有健脾養心的作用,因此對於由脾胃虛弱所致之腹脹有效果。患者可透過摩法對以上穴位進行按摩,即沿經絡循行方向做環旋運動。

水分穴

水分穴位於下腹部,胸骨中線上,臍上1.5寸處,適度按壓該穴位有助於促進體內水分代謝,進而達到排氣效果。患者一般採用仰臥位姿勢,頭部微抬,雙臂自然放置身旁兩側,雙腿伸直並微微分開,使腰部及臀部放鬆即可順利定位。

針對腹脹問題,除上述提及的穴位外,還可選擇足三里穴、大橫穴等其他消脹穴位進行緩解。若症狀持續不緩解甚至加重,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便查明原因並接受相應處理。

還有什麼穴道可以用?

除了合谷、曲池、少府等穴道外,還有以下穴道可以用於緩解手部不適:

合谷

合谷位於手背第一掌骨橈側,第二掌骨之間,具有鎮靜止痛的作用。按摩該穴位能夠減輕頭痛、牙痛等症狀。

曲池

曲池在肘橫紋尺側端與肱二頭肌腱交接處凹陷中,按揉此穴可治療目赤腫痛、咽喉疼痛等情況。

少府

少府見於手掌第四指末節爪切跡上方0.5寸,屈伸時呈凹陷狀態之中,主治心悸失眠、癲狂之疾。

天河水

天河水坐落於前臂正中總筋至曲澤連線的中間位置,在中醫理論上能清熱瀉火、退六腑之邪氣。

內關

內關處於腕橫紋上2寸的位置,在腕橫紋和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部位,透過刺激此處穴位對心臟進行調節。

上述穴位若患者自行操作不當可能會引起皮下出血等問題發生。因此建議患者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穴位按摩以確保安全有效。另外,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請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