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是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來篩查新冠病毒感染。該檢測通常在家中完成,並且結果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檢測結果僅供參考,若出現陽性結果應進一步確認並採取適當措施。
家用快篩試劑常見Q&A
以下是關於家用快篩試劑的一些常見問題與答案:
什麼是家用快篩試劑?
家用快篩試劑可以檢測哪些疾病或病原體?
如何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檢測?
家用快篩試劑的準確度如何?
檢測結果需要多久才能顯示出來?
哪些是使用家用快篩試劑的時機?
使用家用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時,以下情況下可以考慮進行檢測:
1. 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喉嚨痛等。
2. 與確診患者密切接觸後出現疑似感染症狀。
3. 具有特定疾病風險因素的人群定期自我監測。
4. 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在執行任務前確認自身狀態。
5. 居住地區存在社群傳播且需要自我保護時。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或不宜自行操作,因此在使用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並遵循指導。此外,如果症狀加重或持續超過一定時間,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家用快篩有哪些廠牌?有什麼差別?
常見的家用快速篩檢產品包括雅培、羅氏、丹納生物、艾康和三諾品牌。這些產品的差異主要在於檢測原理、準確性、靈敏度、特異性和操作簡便性。
檢測原理
不同品牌的家用快速篩檢產品採用不同的檢測原理,如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等。這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效能表現及結果判讀時間。
準確性
準確性指實際值與測量值之間的偏差程度,是評估家用快篩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同廠牌的產品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範圍,選擇時應考慮其準確性的高低以確保結果可靠性。
靈敏度
靈敏度表示能夠正確識別出少量存在的目標物的能力,即最小可檢出濃度或最低檢測限。高靈敏度的產品有助於提高陽性病例的檢出率,並減少漏診風險。
特異性
特異性反映篩查結果中非目標物干擾導致假陽性的機率大小,即真陽性比例。良好的特異性可以降低誤診率,保證健康人群不被錯誤地歸類為患者群體。
操作簡便性
操作簡便性涉及產品的易用程度以及是否需要特殊裝置支援等因素。簡單明瞭的操作流程幫助提高工作效率並減少因不當使用引起的誤差發生機率。
家用快篩要去哪裡買?
家用新冠病毒快速檢測劑可從以下途徑購買:
醫療機構
電商平臺
疫情防控物資儲備點
社群設立的便民取樣服務站
指定零售藥店
除此之外,民眾還可以透過電話聯絡當地疾控中心或醫療機構諮詢相關事宜。在進行快速檢測時,應按照說明書操作,並注意保持社交距離和佩戴口罩以確保安全。
家用快篩怎麼操作?
家用快速抗原檢測的操作步驟如下:
準備檢測試劑
檢查包裝是否破損,試劑是否有過期。取出試劑後應立即使用。
清潔採集部位
使用鼻拭子取樣,在取樣的過程中要避免觸碰拭子頭上的纖維部分,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
採集樣本
將拭子伸入一側鼻孔約一公分,並順時針旋轉4-5圈以取樣。隨後換另一側重複相同過程。注意不要過度深入以免傷害黏膜。
運輸與儲存樣品
在採取完之後立即將拭子放入配套的取樣管中,並用手擠壓以釋放分泌物。然後垂直持握取樣管上下搖晃至少30次以混合樣本。最後蓋上保護套並根據說明書要求進行運輸或儲存。
觀察檢測結果
按照說明書中指示的時間觀察雙條槓情況。如果只出現一條,則表示陰性;兩條則為陽性。若在一時間內無任何顯示可能為無效讀數,需重新測試。
在進行家用快速抗原檢測前,建議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並按指導操作。如有任何疑問或不適,請及時諮詢醫生。
採檢出現陽性怎麼辦?
採檢出現陽性後,可以考慮生活方式調整、心理支援、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處理。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生活方式調整
生活方式調整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充足睡眠,每日攝入新鮮蔬果如青花菜、菠菜以及適量肉類如雞肉、魚肉。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減少不適反應。此外,充足的睡眠可幫助身體恢復並提高抵抗力。
心理支援
心理支援可能透過心理諮詢師面談、電話熱線或線上平臺提供,旨在減輕由陽性帶來的壓力和焦慮。積極的心理支援可以幫助個體更好地應對陽性的挑戰,促進身心健康。對於陽性患者來說,良好的心態是康復的關鍵因素之一。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能涉及口服抗病毒藥物如諾億亞膜衣錠(Ritonavir)、阿巴魯替尼膠囊等,具體用藥需遵循醫囑。針對特定的病原體感染,使用相應抗病毒藥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須注意藥物副作用及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
面對陽性結果,應保持冷靜,避免過度恐慌。同時,建議定期監測病情變化,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醫療護理。
誰可以領取公用快篩試劑?
以下人士可透過網上系統申請獲分配NTHK提供的新冠病毒公共快速抗原檢測套裝。
1. 居民身份符合資格的人士,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以及持有有效逗留檔案的外地僱員。
2. 18歲或以上且未曾接種疫苗者。
3. 雖然已接種疫苗但屬於高風險群組的人士,例如65歲或以上的長者。
4. 曾與確診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及其家人。
5. 醫療及衞生界人員。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