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瀾穴道:中醫觀點的腸胃炎分三大原因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中醫認為腸胃炎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不節、過勞疲勞和體虛抵抗力差等。其中,手腳上的穴位與消化系統相關,按摩這些穴位有助於促進氣和血液的循環以及改善消化功能。

中醫認為腸胃炎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不節、過勞疲勞和體虛抵抗力差等。其中,手腳上的穴位與消化系統相關,按摩這些穴位有助於促進氣和血液的循環以及改善消化功能。

中醫觀點的腸胃炎分5大原因

中醫認為腸胃炎的發病與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不節、過勞疲勞和體虛抵抗力差等因素有關。下面將從上述幾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外感六淫

外感六淫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素,這些因素可以透過皮膚毛孔進入人體,導致邪毒侵入腸道,引起腸胃功能失調。其中,寒邪易凝滯於腸腹,導致腸道執行受阻;風邪易使脾胃運化失常,引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礙。

內傷七情

內傷七情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變化,長期的情志不暢可導致肝氣鬱結,日久化火犯胃,灼傷胃陰,影響胃的功能而發生發炎。

飲食不節

飲食不節是指飲食無度或暴飲暴食,過量食用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會直接傷害胃黏膜,造成急性胃炎。此外,經常熬夜、過度勞累也容易耗損中焦正氣,導致脾臟運化功能失調,水溼停聚,進一步發展為腸胃溼熱證。

過勞疲勞

過勞疲勞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從而使胃腸黏膜防御能力減弱,易於感染細菌或病毒,引發腸炎。例如,長期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可能導致自主神經系統紊亂,進而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嚴重時可能出現慢性淺表性胃炎。

體虛抵抗力差

體虛抵抗力差使得外邪更易入侵,如外感風寒之邪,此時衛陽被遏,腠理閉塞,從而發生惡寒發燒、頭痛身痛等症狀。若體虛狀況持續存在,則可能影響到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導致食慾減退、腹瀉等症狀出現。

針對中醫觀點的腸胃炎三大原因,建議採取中藥調理,如使用葛根芩連湯加味進行治療,具體用藥需經醫生辨證後選用。同時,患者應注意合理膳食,避免過量攝入寒涼、油膩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暢,規律作息,以輔助改善症狀。

手腳2穴位緩解腸胃不適

手腳有許多穴位與消化系統相連,刺激這些穴位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和消化功能。以下是2個常見的穴位以及如何輕鬆按壓以緩解腸胃不適。

足三里

- 位置:膝蓋下方4指處外側凹陷處

- 按摩方法:使用大姆指強力按壓10秒鐘,休息10秒後再重複3次

足三里是重要的保健穴位,經常按壓有助於改善食物消化、吸收不良等問題。

大敦

- 位置: 骨盆前緣兩側, 第五蹠骨頭近端凹陷處

- 按摩方法: 使用食指或中指點壓此處5分鐘, 直到感到微痛為止

大敦穴屬肝經, 透過按摩此穴位可以調節肝臟功能, 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合谷

- 位置: 手背第1掌骨與第2掌骨間凹陷處

- 按摩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此穴位上做圓周運動, 減輕壓力直到感覺放鬆為止

合谷穴具有清熱解毒、平抑肝火的作用, 可以有效緩解腹脹、腹瀉等消化道不適症狀。

中脘

- 位置: 胸骨下端與肚臍之間正中央的位置

- 按摩方法: 逆時針旋轉手指按壓該穴位5分鐘, 注意力度不宜過大

中脘穴是脾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 按摩此穴可調節脾胃運化功能, 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內庭

- 位置: 足背第一蹠趾關節前緣凹陷處

- 按摩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此穴位上做圓周運動, 緩慢加壓至感覺舒適為止

內庭穴屬於膀胱經, 具有利水消腫、通利小便的功效, 對於因溼熱引起的腸胃不適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在按壓這些穴位時,應避免使用過大的力量,以免造成傷害。若腸胃問題持續存在或加重,請及時就醫。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