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以下是一些建議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恐慌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著許多在職場中追求卓越表現並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好勝而焦慮的現代人。該疾病的主要特徵是反覆發作的強烈恐懼感,伴隨多種身體症狀。預防與緩解恐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及非藥物治療方法。

恐慌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著許多在職場中追求卓越表現並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好勝而焦慮的現代人。該疾病的主要特徵是反覆發作的強烈恐懼感,伴隨多種身體症狀。預防與緩解恐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及非藥物治療方法。

好勝心強、焦慮的現代人 恐慌症發病率高達 1 – 4 %

好勝心強、焦慮的現代人 恐慌症發病率高達 1 – 4 %

1. 高工作壓力:在職場上追求卓越表現,經常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2. 生活節奏快:現代社會生活步調加快,導致人們容易感到緊張和不安。

3. 不良生活習慣:長期過度飲酒、吸煙、不規律作息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恐慌症的風險。

4. 基因因素:研究表明,恐慌症可能與遺傳有關,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此疾病。

5. 環境因素:某些環境刺激,如密閉空間、人多的地方或高空景點,可能會觸發恐慌症狀。

以下症狀符合 4 個以上就是「恐慌症」

以下症狀符合4個以上可能為恐慌症:焦慮、心悸、氣促、胸痛、眩暈。如果症狀持續或頻繁發生,建議尋求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師的幫助。

焦慮

恐慌症的核心症狀是持續或突然出現的強烈恐懼和焦慮,這種情緒狀態可能由多種因素誘發,如社交場合、封閉空間等。當個體處於觸發情境時,交感神經系統被啟用,導致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正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人感到不安和緊張。

心悸

恐慌症患者的心臟受到驚嚇刺激後易出現快速跳動或不規則節律,進而引發心悸的感覺。心悸源於心臟活動異常,心跳加速或不規律使血液流動增強,血液循環系統受到影響,此時會感到心跳明顯加快或不規則。

氣促

恐慌症會導致呼吸中樞過度興奮,從而引起呼吸急促的症狀。氣促通常是由肺通氣量增加引起的,這可能是由於恐慌症患者的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應所致。

胸痛

恐慌症發作時,由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生理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胸痛的發生。胸痛一般位於胸前區,可能伴有壓迫感或燒灼感,有時可放射至手臂或頸部。

眩暈

恐慌症發作時,大腦供血不足,容易出現眩暈的現象。眩暈多發生在頭部運動或體位改變時,常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意識喪失。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心理評估測試、生物反饋技術以及腦電圖檢查。治療措施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心理教育和支持性干預。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過度疲勞,同時注意飲食健康,避免攝入過多咖啡因和酒精。

避免「預期性的焦慮」 學會「深呼吸」緩解情緒

避免「預期性的焦慮」可以嘗試調整認知模式、建立正向自我對話、減少壓力源、練習放鬆技巧、認知行為療法等方法。

調整認知模式

透過改變對焦慮的認知和評價方式來減輕預期性焦慮。建議患者嘗試接受不確定性和不完美,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

建立正向自我對話

利用正向自我對話來緩解預期性焦慮,鼓勵自己保持冷靜和平靜。當感到緊張或擔憂時,可以進行正念冥想、身體掃描等放鬆訓練。

減少壓力源

減少壓力源是預防預期性焦慮的重要手段,包括時間管理、任務分配等。建議患者合理安排時間,制定可行的目標和計劃,以減輕壓力。

練習放鬆技巧

練習放鬆技巧可以幫助降低身體緊張度,進而減輕預期性焦慮。建議患者每天花一些時間進行深呼吸、漸進性肌肉鬆弛等放鬆練習。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透過幫助個體識別並改變不良思維模式來減輕預期性焦慮。建議患者尋求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學習有效的應對策略。

若上述措施無法有效控制焦慮症狀,建議尋求心理諮詢或藥物治療。

長期靠鎮定劑治標不治本 調整生活才是關鍵

長期依靠鎮靜劑治療是不合適的,需要考慮其他非藥物治療方法。

鎮靜劑透過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來發揮作用,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依賴性增強,不利於身體健康。對於焦慮症患者,應綜合考慮心理治療、社交技巧訓練等方法,以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症狀控制不佳或出現嚴重的急性發作,可能需要遵醫囑臨時增加劑量或短期使用額外的鎮靜劑。

總之,長期服用鎮靜劑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調整生活方式和尋求專業幫助才是關鍵。同時,若病情需要,應在醫生指導下適量使用鎮靜劑,並定期評估效果與副作用。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