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井穴:風池穴、膏肓穴、大椎穴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該文章介紹了三個穴位的定位及其作用。其中,風池穴在枕骨下方,能夠緩解頭痛、眼痛等症狀;肩井穴位於頸與肩連接處,可舒緩肩背痠痛;而膏肓穴則用於調節肺、心、腎等臟腑功能問題,大椎穴則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燒等病症。選取穴位進行治療前,應考慮個體差異及適應症。

該文章介紹了三個穴位的定位及其作用。其中,風池穴在枕骨下方,能夠緩解頭痛、眼痛等症狀;肩井穴位於頸與肩連接處,可舒緩肩背痠痛;而膏肓穴則用於調節肺、心、腎等臟腑功能問題,大椎穴則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燒等病症。選取穴位進行治療前,應考慮個體差異及適應症。

1、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枕骨下方,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按揉此穴位具有祛風解表的功效。

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部,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即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適當按摩此處能夠起到昇陽舉陷的作用。

曲池穴

曲池穴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肘橫紋橈側端旁開約2指寬處即是該穴位所在位置。患者可自行採取伸臂俯掌,用力旋壓的動作找到準確位置,並進行按摩以達到清熱宣鬱的效果。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的位置。患者可用食指和拇指併攏,然後對準膝蓋下方凹陷處向下推至脛骨平臺後,在脛骨平臺外緣一橫指處就是足三里的位置。適當按揉此穴位能起到燥化脾溼、生髮胃氣等作用。

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胸骨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患者可以使用手指腹輕輕按揉的方式刺激關元穴,但需注意力度不宜過大,以免引起不適症狀。

上述穴位均需要由專業醫生操作進行針灸治療,不可私自盲目操作,以免出現不良後果。此外,對於存在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而言,若要透過針灸來調理身體,則應提前告知醫生自身情況以便得到適當的處理。

2、肩井穴

肩井穴位於人體頸部與肩部交界處,具體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上。選擇此穴位進行按摩時可以採取仰臥位或坐位。

肩髃穴

肩髃穴位於三角肌前緣肱骨外上髁上方,即肩峰和肱骨大結節之間的凹陷處。患者可取坐位或站位,屈肘將手放置於頭後,此時凸起處即是該穴位所在。

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中點處。患者可以選擇舒適的體位,然後彎曲手臂找到這個穴位,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手腕以刺激該部位。

天宗穴

天宗穴位於肩胛岡下緣與脊柱之間,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的位置。患者通常採用正坐或者俯伏姿勢,在身體兩側分別找出腋後線與肩胛線的交叉點即可發現目標區域。

天髎穴

天髎穴位於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同身高的比例為0.67。患者一般取坐位或仰臥位,使用手指觸控第七頸椎棘突並向下的第一個突出的骨頭下方,再向外數兩個肋間隙即可找到該穴位。

臑俞穴

臑俞穴位於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處。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透過直立彎腰的方式尋找此穴位,在第五腰椎棘突下緣向左右各旁開兩指寬的距離處就是臑俞穴的具體位置。

上述穴位若需要按摩需由專業人士操作,以免因手法不當引起不良後果。另外,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做好區域性保暖措施,避免受涼加重不適症狀。

3、膏肓穴

選擇膏肓穴作為治療目標,需考慮以下幾點:

1. 膏肓穴位於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處,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

2. 該穴位具有健脾和胃、調理氣血的功效,主治腹脹、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月經不調等婦科病。

3. 按摩或艾灸膏肓穴可用於緩解上述症狀,並對改善體質虛弱有一定作用。此外還可輔助治療氣喘及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

4. 針刺時應避免使用暴力以防傷害脊髓;孕婦不宜直接刺激本穴以免引起流產。

5. 對於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進行針灸前應告知醫生並接受專業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

4、大椎穴

選擇大椎穴進行治療時,可以將穴位定位在背部,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此操作可能對緩解特定症狀有幫助,但需謹慎使用。

督脈之氣在此回折

大椎穴為手足三陽經和督脈的交會穴,因此能夠總調一身之陽經氣血,對於外感表證所引起的發燒、惡寒等症狀具有一定的調理效果。

振奮一身元陽

如果體內存在陽虛的情況,則可能會出現畏寒怕冷、四肢冰涼等不適症狀,而透過針灸刺激該穴位則有助於扶助身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從而達到祛除體內陰寒的目的。

調節免疫功能

研究發現,經常按揉大椎穴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特別是對於易感冒體質者而言,可有效預防感冒的發生。

改善血液循環

按摩大椎穴還可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適用於因風寒濕邪所致的頸肩痛、腰腿痠軟等情況。

輔助降血壓

高血壓患者常伴隨頭痛、眩暈等症狀,取穴大椎配合曲池、百會、人中穴等穴位,運用適當手法施以一定力度,反覆多次操作,可起到一定的降壓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若自身屬於易過敏體質,則不宜頻繁或長時間艾灸大椎穴,以免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等不良反應。另外,如欲利用此穴位來防治疾病,請務必由專業醫生執行操作,並密切觀察身體變化以防意外發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