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藥原理:機制、適應人群、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項

分類: 健康減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肥胖患者在BMI超過30或存在其他慢性疾病時,可考慮使用減肥藥以減輕體重。減肥藥透過調控食慾及減少脂肪吸收等方式來實現減重目的。

肥胖患者在BMI超過30或存在其他慢性疾病時,可考慮使用減肥藥以減輕體重。減肥藥透過調控食慾及減少脂肪吸收等方式來實現減重目的。

BMI大於30以上,或是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才需要服用藥物

BMI大於30以上,或是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才需要服用藥物。如果只是超重或肥胖程度較輕微,建議先透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來達成減重目標。

1. BMI值超過30時,身體脂肪過多會導致代謝率下降,使得能量消耗減少,進而影響新陳代謝功能。因此,在這個時候需要透過藥物治療來幫助調整體重。

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使用藥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預防併發症發生。

3.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長期未經治療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腦卒中等嚴重後果。降血壓藥能夠有效降低血壓,從而保護心血管健康。

4. 腦部脂肪沉積是肥胖相關疾病的另一個重要併發症,與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有關。使用藥物可以抑制食慾、增加熱量消耗,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5. 除了上述情況外,對於所有超重或肥胖的人群,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評估是否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目的是為了確保選擇最適合每個人的方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

減肥藥的機制有5種:抑制食慾、減少油脂吸收

減肥藥透過抑制食慾、減少油脂吸收等機制發揮作用。若採取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行為療法、中藥調理等措施效果不佳,且體重持續增加或伴有其他健康問題,可以考慮代謝手術進行治療。

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涉及調整日常膳食結構及內容,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入,增加低熱量且營養均衡的食物比例。此方法有助於控制熱量攝入,進而達到減肥目的。長期堅持可改善新陳代謝率,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包括各種形式的身體活動,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旨在提高能量消耗並增強肌肉力量。透過增加身體活動量來提高能量消耗,從而幫助減輕體重。此外,運動還有助於塑造身材線條,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行為療法

行為療法側重於改變個體的行為模式,通常由專業人員指導,採用認知重構、目標設定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干預。該方法著眼於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如暴飲暴食、久坐不動等,旨在培養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透過建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有助於實現長期減重效果。

中藥調理

中藥調理需依據體質差異開具個性化處方,可能包含黃連、枳實等藥材,遵循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使用。這些草藥據信能調節體內氣血平衡,輔助消化系統功能,間接影響食慾與脂肪吸收。適合尋求自然減肥方案者。

代謝手術

代謝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的一種外科手術,主要包括胃旁路手術(Roux-en-Y)、袖狀胃切除術等,透過縮小胃容量或改變食物經過胃腸的途徑限制進食量和吸收量。該手術能夠顯著降低體重並改善相關代謝症候群。適用於重度肥胖且伴有併發症的患者。

建議定期監測體重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策略。必要時,應在醫生監督下服用減肥藥物,以減少潛在風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