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認知功能衰退導致囤積症的原因主要是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下降。針對這種症狀,建議採用外部環境控制措施,如心理諮詢、行為療法或支援團體治療。由於個體差異,囤積症表現多樣,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認知功能退化導致「囤積症」!患者女性比男性多
認知功能退化導致「囤積症」的原因如下:
1: 大腦處理資訊能力下降。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逐漸衰退,這包括記憶、注意力和決策等認知功能。當這些功能減弱時,人們更容易被物品吸引,並難以做出放棄或清理的決定。
2: 行為模式改變。認知功能的下降可能會導致行為模式的改變,例如失去對日常例行活動的興趣,進而轉向收集物品來填滿空虛感。
3: 情緒問題。許多患有認知功能下降的人同時也有情緒障礙,如憂鬱或焦慮。囤積可能是一種逃避情緒問題的方式。
4: 遺忘與混淆。對於患有認知功能下降的人來說,他們經常會遺忘自己已經擁有的物品,或者將不同的物品混淆。這樣一來,他們更難於分辨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哪些是不需要的。
5: 延遲清潔。患有認知功能下降的人往往有較差的時間管理能力,這使得他們更難找到合適的時間來整理和清潔家務。長此以往,囤積現象就會越來越嚴重。
因此,認知功能下降與囤積癥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及早發現和治療認知功能下降的相關疾病,對於預防囤積癥也至關重要。
醫師:想改善囤積症需從外界環境控制
醫師建議,要改善囤積症,可以嘗試從外界環境控制入手,如心理諮詢、行為療法或支援團體治療等方法。
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通常由持牌心理醫生提供,在私人診所、醫院或線上平臺上進行。患者與心理醫生面對面交流,探討囤積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透過心理諮詢可以幫助患者識別並理解囤積行為的根源,如焦慮、恐懼或缺乏自信等。這有助於患者逐步改變其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行為療法
行為療法通常包括認知重構、暴露療法和系統脫敏法等技術,由訓練有素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指導實施。此方法旨在幫助患者識別並挑戰囤積行為的相關錯誤觀念,並逐漸減少對囤積物品的迴避或依賴。透過反覆練習和反饋循環,患者能夠建立新的應對策略。
支援團體治療
支援團體治療通常在固定時間和地點舉行,參與者為患有類似困擾的人士,由經驗豐富的小組領導組織。此方法強調同伴間的鼓勵和支援,可促進情感聯結及資訊分享。對於囤積症患者而言,從他人身上學習有效管理物品的方法是十分有益的。
除了上述建議外,睡眠管理也是重要的輔助手段。充足的休息有助於提高注意力和決策能力,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購買衝動。因此,患者應確保每天獲得足夠的睡眠時間,以最佳化康復效果。
家人有囤積症嗎?以「影響到別人」為判斷依據
由於個體差異,囤積症的表現形式各異,因此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囤積症的核心特徵是持續積累大量無用或不必要的物品,導致生活空間變得雜亂不堪且難以使用。這種行為可能會給家庭成員帶來不便,甚至引發矛盾。
如果家人在家中堆放了過多的雜物,佔據了大部分的生活空間,影響到了日常生活的正常開展,那麼可以考慮將其清理掉。
對於患有囤積症的人群,建議採取溫和的方式與之溝通,並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援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