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用止痛藥治痛,恐影響藥效:中醫治療偏頭痛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長期使用止痛藥治療疼痛可能導致抗藥性增加、吸收利用度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長、療效降低及副作用風險增加。若疼痛持續或加劇,應諮詢醫生以避免不當用藥的風險。西醫診斷偏頭痛主要依據患者病史、臨床症狀及體格檢查;中醫認為偏頭痛與氣血不暢、風寒侵襲有關。

長期使用止痛藥治療疼痛可能導致抗藥性增加、吸收利用度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長、療效降低及副作用風險增加。若疼痛持續或加劇,應諮詢醫生以避免不當用藥的風險。西醫診斷偏頭痛主要依據患者病史、臨床症狀及體格檢查;中醫認為偏頭痛與氣血不暢、風寒侵襲有關。

長期用止痛藥治痛,恐影響藥效

長期使用止痛藥治療疼痛可能影響藥物效果,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抗藥性增加

吸收利用度下降

消除半衰期延長

療效降低

副作用風險增加

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建議諮詢醫生以避免不當用藥的風險。

西醫看偏頭痛,藥物防頻繁發作

西醫診斷偏頭痛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症狀以及體格檢查進行。常見的處理方式包括非處方止痛藥、生活方式改變和緊急時情況下的注射治療。

非處方止痛藥

常用有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以緩解輕度至中度的偏頭痛發作。這些藥物透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來減少發炎和疼痛,從而起到鎮痛作用。

生活方式改變

患者可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預防偏頭痛的發生,如規律飲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等。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體內生物節律, 減少觸發因素, 從而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

注射治療

對於頻繁發作或重度偏頭痛患者,在必要時醫生可能會建議在醫院接受靜脈注射藥物以快速緩解症狀。常用的注射用藥包括舒馬曲坦、佐米曲坦等選擇性血清素感受器激動劑,它們能夠收縮顱內外血管平滑肌細胞,減輕腦內充血狀態,進而緩解頭痛。

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是一種將針頭插入脊柱進行液體抽取的方法,可用於排除顱內高壓等原因導致的偏頭痛。該操作可以直接測量壓力並獲取樣本進行分析,幫助確定是否存在特定疾病或其他潛在問題。

神經阻滯

神經阻滯是將局麻藥注入周邊神經系統附近區域以暫時抑制神經活動的技術手段之一。對三叉神經進行阻滯後可有效控制由其異常放電所致之面部與頭部劇烈搏動樣劇痛。

以上所述即為西醫針對偏頭痛的常規處理策略。但須強調的是,任何自我診斷及用藥行為均應謹慎,並且在出現嚴重或持續性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中醫看偏頭痛,按壓穴道可預防

中醫認為偏頭痛與氣血不暢、風寒侵襲有關。以下列舉了五個常見的穴位,可以幫助緩解偏頭痛症狀。

風池穴(位於頸部兩側)

按揉此穴位可以調節氣血,舒緩頭痛。取坐位或仰臥位,輕柔旋轉頭部以找到突起處,然後用指腹施加壓力進行按摩。

天鼎穴(位於胸骨上端)

天鼎穴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情志不遂引起的偏頭痛。患者可以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指尖朝下,尋找胸骨上方凹陷處即為該穴位所在位置,在呼吸時對其施以輕微壓力即可。

焦集穴(位於耳垂後方)

焦集穴能夠平衡內分泌系統,對於因為賀爾蒙失衡而導致的頭痛有較好的效果。患者可以先找到耳垂後面隆起的位置,再將手指彎曲成爪形,從外向內輕輕挖入耳洞深處約0.5-1公分處即是該穴位所在。

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腧穴之一,刺激此穴可通經活絡、行氣止痛。患者通常採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緊壓在對應的手上的合谷穴上,用力由輕到重,以感到酸脹為宜。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

足三里穴屬於胃經,經常按壓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和血液循環。患者一般取座位或平躺姿態,屈膝使膝蓋呈90度角,從髕底聯結線向外下方2寸處即為該穴位所在,可用一指關節垂直按壓並做圓周旋轉動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頭痛情況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早就醫以排除其他病因。此外,中醫治療需由專業醫師進行操作,不可自行盲目按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