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過敏:什麼是「藍眼淚」?

分類: 過敏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藍眼淚」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皮膚過敏現象,通常表現為眼部不適症狀。在海上活動中,如浮潛和SUP,需注意可能的風險因素,如皮膚與含甲醛布料的接觸。

「藍眼淚」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皮膚過敏現象,通常表現為眼部不適症狀。在海上活動中,如浮潛和SUP,需注意可能的風險因素,如皮膚與含甲醛布料的接觸。

什麼是「藍眼淚」?竟會引起皮膚過敏

「藍眼淚」是由海水浮游生物產生的熒光素、海水中的細菌、某些海藻產生的色素、某些貝類分泌物以及紫外線照射引起的光敏性皮炎等多種因素導致的皮膚過敏現象。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皮膚紅腫、瘙癢等不適,建議避免接觸相關原因並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治療。

海水浮游生物產生的熒光素

熒光素是由一些海洋浮游生物如夜光蟲、夜光苔蘚等所產生的天然化合物,當這些生物體受到刺激時會發出熒光,導致海水呈現藍色。治療夜光苔蘢引起的皮膚過敏可以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例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

海水中的細菌

細菌汙染可能會引致皮膚紅腫、發燒、潰瘍等皮膚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某些細菌釋放的毒素或者人體對細菌產生的免疫反應所致。治療細菌感染可以遵醫囑用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等。

某些海藻產生的色素

海藻中含有一些天然色素,例如葉綠素和β-胡蘿蔔素,在一定條件下會使海水呈現藍色。這些色素可能與皮膚發生不良反應,導致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治療海藻引起的皮膚不適可以使用外用賀爾蒙藥膏,如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莫美他松糠酸酯(Mometasone furoate)等。

某些貝類分泌物

貝類分泌物中的蛋白質和其他成分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包括紅斑、水泡和痕癢。治療貝類引起的皮膚過敏可以口服抗組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

紫外線照射引起的光敏性皮炎

紫外線是一種高能量的電磁波,能夠破壞人體DNA分子,進而誘導免疫系統產生過度反應,從而導致皮膚紅腫、發燒、水泡等皮膚過敏反應。治療紫外線引起的皮膚過敏可以使用外用賀爾蒙藥膏,如丁酸可的松乳膏、氟輕鬆軟膏等。

建議避免接觸已知可能引起過敏的海洋因素,並注意個人防曬以減少紫外線暴露。必要時,建議進行皮膚斑貼試驗以確定特定物質是否為過敏原。

接觸到藍眼淚,究竟會出現哪些症狀?

接觸到藍眼淚可能導致眼部灼熱感、眼癢、結膜充血、眼瞼腫脹、淚液分泌增多等不適症狀。由於這些症狀可能表明眼部受到刺激或傷害,建議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眼部灼熱感

藍眼淚中可能含有刺激性物質如藻類毒素等,這些物質能夠直接作用於角膜和結膜上皮細胞,導致發炎反應和傷害。主要表現為眼睛乾澀、疼痛、異物感等症狀。嚴重時可出現視力模糊、畏光流淚等情況。

眼癢

由於接觸了藍眼淚後,可能會誘發過敏反應,使身體釋放組胺等介質,引發眼部瘙癢的症狀。通常會出現眼周皮膚紅斑、丘疹、水泡等症狀,有時伴有劇烈瘙癢。

結膜充血

當患者的眼睛接觸到藍眼淚之後,會使得結膜受到刺激而發生發炎反應,從而引起結膜充血的現象。結膜充血一般侷限於眼球前部,可能伴隨眼痛、分泌物增加等症狀。

眼瞼腫脹

眼瞼腫脹可能是由於接觸藍眼淚後引起的免疫應答反應,導致區域性組織水腫。腫脹通常發生在眼瞼邊緣,可能伴有壓痛、眼皮沉重感。

淚液分泌增多

淚液分泌增多是身體對於外界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旨在沖洗掉進入眼內的有害物質,包括接觸藍眼淚後的潛在風險。常見於眼角處,伴隨著頻繁的淚水流出,持續時間長短不一。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眼科檢查以評估是否因接觸藍眼淚而導致的眼部不適。常見的檢查專案包括裂隙燈顯微鏡檢查、角膜地形圖檢查以及眼科超音波檢查。治療措施取決於具體診斷結果,可能包括抗過敏藥物如喘安錠(Ketotifen)、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口服或外用以緩解症狀。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用手揉搓受感染的眼睛,以免加重病情並防止交叉感染。

浮潛、SUP 也要小心,常見 4 狀況造成不適

浮潛和SUP都是水上活動,需要特別注意安全。以下是常見的4種狀況可能導致身體不適:

高氮血癥

壓力傷

水下耳及中耳炎

肌肉痠痛

建議在進行這些活動前先諮詢專業人士,並隨時注意自身身體反應。如果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停止活動並尋求醫療幫助。

有布料的地方,皮膚竟然也不是安全的!

皮膚與含甲醛布料長時間或高濃度接觸可能導致過敏性皮膚炎、蕁麻疹等皮膚發炎反應。

當皮膚直接接觸含有甲醛的布料時,甲醛會透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高濃度的甲醛會導致蛋白質變性、細胞膜破裂等,進而引起發炎反應和組織傷害。個體差異會影響對甲醛的敏感度,因此並非所有人在相同條件下都會出現相同的皮膚反應。

此外,如果患者在短時間內大量吸入甲醛氣體,也可能會導致呼吸道受到刺激,從而引發咳嗽、氣促等症狀。

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長時間處於高濃度甲醛環境中,並注意個人防護措施,如佩戴口罩和使用低甲醛釋放量的產品。若發現皮膚不適或其他症狀,應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