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癓紅斑:蕁麻疹、原因、治療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慢性感染、遺傳因素、精神神經因素、系統性疾病或惡性腫瘤。儘管如此,在治療蕁麻疹時,尋找具體的原因並不是首要任務,而是重點放在“治療”上。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慢性感染、遺傳因素、精神神經因素、系統性疾病或惡性腫瘤。儘管如此,在治療蕁麻疹時,尋找具體的原因並不是首要任務,而是重點放在“治療”上。

大部分蕁麻疹都找不到原因

大部分蕁麻疹都找不到原因,但有時也可能是慢性感染、遺傳因素、精神神經因素、系統性疾病或惡性腫瘤導致的。由於蕁麻疹的病因複雜,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如幽門螺杆菌、乙肝病毒感染等,在體內持續存在並產生免疫應答,可能導致蕁麻疹的發生。根除幽門螺杆菌感染可能有助於控制蕁麻疹,例如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和抗生素進行治療。

遺傳因素

遺傳易感性可能導致個體對某些過敏原更敏感,增加蕁麻疹的風險。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可用於緩解蕁麻疹相關的瘙癢症狀。

精神神經因素

精神壓力大、情緒波動等因素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而出現蕁麻疹的症狀。可遵醫囑服用帕羅西汀(Paroxetine)、氯硝西泮(Clonazepam)片等藥物改善病情。

系統性疾病

患有糖尿病、自體免疫性疾病等系統性疾病時,身體處於高敏狀態,容易誘發蕁麻疹。針對系統性疾病的治療可能影響蕁麻疹,比如透過胰島素治療控制血糖水平。

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細胞產生的物質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從而引起蕁麻疹。對於合併有惡性腫瘤的蕁麻疹患者,需要積極尋找並處理潛在的腫瘤病灶,以減少蕁麻疹發作頻率。

蕁麻疹患者應注意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建議定期進行血液學檢查以及過敏原測試,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相關風險因素。

蕁麻疹發作時 避免這5件事情

蕁麻疹,又稱為風團、蕁麻疹,是常見皮膚過敏反應。其特徵包括紅腫、瘙癢和出現不規則形狀的風團。在蕁麻疹發作時,應避免以下3件事情:

搔抓受損處

接觸已知致敏原

使用熱水洗澡

佩戴金屬飾品

積極食用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的食物

下面將詳細說明上述幾點。

搔抓受撈處

手部經常接觸到許多細菌和汙染物質,搔抓受撈處會導致細菌感染或加重發炎。此外,掻傷後的傷口容易受到摩擦而擴大,進一步刺激皮膚,使瘙癢感更加劇烈。

接觸已知致敏原

蕁麻疹是由於人體對某些物質產生過敏反應所引起的。如果知道某種食物、藥物或其他外界因素是自己的致敏源,應盡量避免接觸。否則,再次接觸這些物質可能會引發更強烈的過敏反應,從而加劇皮膚症狀。

使用熱水洗澡

使用熱水洗澡會使得血管擴張,進而增加血液流量及組織通透性。這就會促使炎性因子釋放,誘導組胺等生物活性化學介質合成與釋放,從而加重皮膚發紅、腫脹以及痕癢等現象。

佩戴金屬飾品

金屬飾品可能含有鉛、鎳等金屬成分,這些金屬對於一些人的皮膚來說可能是致敏原。當蕁麻疹患者佩戴這些金屬製造的飾品時,很難預測他們是否對其中的特定金屬產生過敏反應,因此建議暫停佩戴以減少皮膚不適的可能性。

積極食用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的食物

有些食物如蝦蟹、牛奶、雞蛋等可能會誘發或加重蕁麻疹患者的病情。積極食用這些食物可能會導致皮膚症狀加劇,延長病程,甚至引起其他併發症。

透過避免以上提到的幾項行為,可以有效減輕蕁麻疹帶來的不適,促進皮膚康復。若蕁麻疹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或者出現新的嚴重併發症,應立即就醫。

面對蕁麻疹 重點是「治療」而非「找原因」

面對蕁麻疹,重點是「治療」而非「找原因」。以下是關於蕁麻疹治療的一些常識:

1.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需要使用抗組織胺藥物進行治療。

2. 抗組織胺藥物可以緩解症狀,如紅斑、癢等,並減少發作次數。

3. 雖然瞭解蕁麻疹的原因有助於預防,但對於已經發生的蕁麻疹,治療是最優先考慮的因素。

4. 在治療蕁麻疹時,應避免接觸已知的致敏原,以減少發作的可能性。

5. 如果蕁麻疹持續或伴有嚴重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和管理建議。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