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中藥:中醫觀點、體質辨析、中藥材選用

分類: 健康減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中醫認為,肥胖與臟腑功能失常有關。針對不同體質,可選用五種減脂中藥材進行調理,如炙甘草對於脾虛溼盛型有效。針灸也是常用的輔助減肥方法。

中醫認為,肥胖與臟腑功能失常有關。針對不同體質,可選用五種減脂中藥材進行調理,如炙甘草對於脾虛溼盛型有效。針灸也是常用的輔助減肥方法。

中醫觀點:肥胖與臟腑功能有關!體質可能存在偏差

中醫認為,肥胖與脾胃、肝、腎等臟腑的功能失常有關。此外,氣血執行不暢和水濕內停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

脾胃功能失常

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脾胃功能失常,則會導致食物消化吸收不良,進而轉化為脂肪囤積。因此,脾胃功能失常是引起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

肝功能失常

肝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調節物質代謝,包括糖類、蛋白質和脂質的合成與分解。當肝功能受到損害時,如長期酗酒或藥物毒性作用下,就會影響到這些代謝過程,進而導致脂肪積累過多。

腎功能失常

腎臟具有排洩廢物和平衡水鹽的作用,在維持身體內環境穩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果腎虛導致水液代謝失常, 水溼內停, 也容易使人出現水腫及肥胖現象。

氣血執行不暢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正常執行可以濡養周身各組織器官。但若是由於外感病邪入侵或者內部因素造成氣血鬱滯,就可能引致經絡阻塞不通,從而使得津液不能夠正常輸送至身體各處,積聚在某一部位形成痰濕,長久下去也會轉變為脂肪囤積。

水溼內停

水溼是指體內多餘的水分無法透過正常的代謝途徑排出體外而滯留在體內所形成的病理狀態。中醫學認為,脾虛則不能運化水溼,導致水溼停留在體內,進而引發肥胖等問題。

針對中醫觀點所述的肥胖原因,可採取中藥調理、飲食調整以及適量運動相結合的方法來改善體質。需強調的是,上述僅為一種可能的情況,如有需要還需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確診。

根據體質選擇適當的「減脂」中藥材

根據不同體質選擇適當的減脂中藥材有以下五種:

脾虛溼盛型

* 炙甘草:具有補脾益氣、調和藥性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

* 白朮:可健脾祛溼、利水消腫,適用於脾虛溼盛引起的水腫、腹瀉等情況。

氣血不足型

* 當歸:能養血活血、調理氣血,對緩解因氣血不足導致的心悸、失眠等有益。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提升免疫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血兩虛引起的身體疲乏無力現象。

陽虛體寒型

* 附子:大辛大熱之品,善走十二經,為回陽救逆第一要藥,主治亡陽證,常與乾薑配伍增強療效。

* 肉桂:味辛甘而氣溫,入腎、肝、心、肺諸經,功能溫裡散寒,用於裡寒內臟冷痛、寒凝血脈滯澀不行所造成的症候。

血瘀痰濁型

* 川芎:行氣、活血、止痛。對於由氣血不暢引起的胸悶、頭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對於因體內濕邪積聚而導致的肥胖症狀也有一定的調節效果。

膽胃不和型

* 枸杞子:滋陰補腎、養肝明目。對於由於情志不暢引起的膽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生薑: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對於由外感風寒或飲食不當引起的胃腸不適、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在使用上述中藥材時需注意劑量控制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並結合適宜的運動以達到最佳的減脂效果。另外,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幫助進行個性化配方調配。

「針灸」改善氣血循環!這六個最佳減肥穴位

針灸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減肥方式,透過刺激經絡和腧穴來調節氣血循環。以下是六個常用的針灸減穴位:

1. 天樞穴:位於腹部,能夠促進消化吸收。

2. 水分穴:位於上腹部正中線上,可緩解便秘問題。

3.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有助於平衡內分泌系統。

4.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外側約四橫指處,對調整胃腸功能有幫助。

5.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能有效消除面部水腫。

6. 中脘穴:位於胸骨下緣與肚臍連接線的中點處,在中醫理論中認為該穴位是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此穴位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

進行針灸時應選擇正規機構,並告知醫生任何藥物過敏史或其他相關健康狀況。另外,雖然針灸對於許多人的減肥過程可能有所幫助,但單純依靠針灸並不足以達到理想體重,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仍是關鍵因素。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