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介紹了中暑的原因、症狀以及易感人群,並強調了兒童較成人更容易中暑。對於中暑的預防和治療,建議採取飲食調理、物理降溫、藥物治療和充足休息等措施。
中暑是什麼?兒童比大人易中暑!
中暑是由於長時間暴露在高溫和高溼度環境中導致的體溫調節失調引起的疾病,兒童因為汗腺發育不全、體溫調節功能差而比成人更容易中暑。
中暑時,身體無法有效地散熱,導致體溫上升,超過正常範圍。這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引起頭痛、眩暈等症狀。兒童中暑的症狀可能包括出汗減少、口渴、疲勞、頭痛、噁心、嘔吐等。
診斷中暑通常需要測量患者的體溫,觀察是否有脫水跡象,以及評估其意識狀態。必要時,醫生還可能會建議進行血液和尿液分析以排除其他潛在病因。輕度至中度中暑可透過立即轉移到陰涼處並使用風扇降低體溫來治療。重度中暑則需立即就醫,採用快速靜脈吊點滴、降溫措施如冰毯或溫鹽水浴等。
家長應注意避免將孩子置於高溫環境,特別是在炎熱天氣下,確保他們隨時補充水分,預防中暑的發生。
中暑症狀有哪些?4 步驟立即緩解
中暑的症狀包括頭痛、口渴、噁心、疲勞、多汗等,通常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暴露後出現。建議立即轉移到陰涼處,並採取物理降溫措施,如用溼毛巾敷在頭部,如果症狀沒有緩解或加重,應儘快就醫。
頭痛
中暑時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導致血管擴張,顱內壓增高刺激痛覺敏感神經,進而引發頭痛。疼痛通常位於頭部兩側,可能伴有眩暈感。
口渴
中暑會導致身體水分丟失過快,血容量減少,使血液濃縮,從而引起口渴的感覺。患者會感到口腔乾燥,有強烈的渴望飲水的慾望。
噁心
中暑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和血液循環加速,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胃腸道平滑肌痙攣,進而產生噁心的症狀。不適感通常出現在上腹部,有時伴隨嘔吐。
疲勞
中暑狀態下,身體為了散熱會出現皮膚微血管擴張,血液重新分佈,回心血量不足,心輸出量下降。此時由於腦部供血不足,就會出現乏力、疲勞的現象。這種疲勞感可能是漸進性的,伴隨著活動後加重。
多汗
中暑時,隨著體溫的上升,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加,出汗是身體試圖透過蒸發散熱來降低體溫的一種生理反應。患者可能會出現大量汗液分泌,尤其是在腋下、腹股溝等處。
針對中暑症狀,可以進行體格檢查、尿常規分析以及直立傾斜試驗等檢查專案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措施包括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重症情況下可能需要藥物降溫如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建議密切監測患者的體溫和臨床表現,避免進一步脫水,並採取預防措施,在高溫天氣穿著透氣衣物,塗抹防曬霜並定期休息。
抗暑大作戰,4 招快收藏!
抗暑大作戰,4招快收藏!飲食調理、物理降溫、藥物治療、充足休息等方法可用於緩解暑熱症狀。如果出現嚴重不適,應立即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飲食調理
飲食調理包括增加水分攝入量,適量食用富含電解質的食物如香蕉、椰子水等。充足的水分有助於維持身體液體平衡,而香蕉和椰子水中含有的天然糖分和礦物質可提供能量並緩解輕度脫水引起的疲勞感。
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可透過使用溼毛巾敷於腋下、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處,或者用溫水擦拭等方式降低體溫。這些部位的大血管通常較為表淺,在受到冷刺激後會收縮,從而減少熱量散失;同時,由於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周圍血液流通速度較快,幫助散熱。此外,溫水擦浴能夠促進皮膚表面水分蒸發,帶走體內多餘的熱量。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能包括口服解熱止痛劑如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來緩解發燒及不適。這兩種成分均具有退燒效果,並能減輕因高溫導致的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它們透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來發揮其作用,進而起到降溫的作用。
充足休息
充足休息是指保證每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並避免過度勞累。足夠的睡眠可以幫助身體恢復精力,提高抵抗力;適度的體力活動則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代謝功能,二者相結合有助於預防中暑的發生。
在炎熱天氣中,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尤其是在中午時段。若發現有明顯的頭暈、乏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以排除其他潛在健康問題。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