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失智:種類、症狀、原因、治療、預防、檢查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失智症是一組影響智力和日常功能的疾病的總稱,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性癡呆、路易體性癡呆等。該病症通常伴隨著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障礙等症狀,並且無法治療,但可以透過藥物治療緩解症狀。其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如年齡增長、遺傳、環境暴露及慢性疾病等。與老化相比,失智症的特點在於認知功能下降的速度和程度不同。為了預防失智症,建議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注意大腦健康。若懷疑患有失智症,可進行認知功能測試以便確診,並接受相應的治療和支援。

失智症是一組影響智力和日常功能的疾病的總稱,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性癡呆、路易體性癡呆等。該病症通常伴隨著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障礙等症狀,並且無法治療,但可以透過藥物治療緩解症狀。其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如年齡增長、遺傳、環境暴露及慢性疾病等。與老化相比,失智症的特點在於認知功能下降的速度和程度不同。為了預防失智症,建議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注意大腦健康。若懷疑患有失智症,可進行認知功能測試以便確診,並接受相應的治療和支援。

一、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嗎?種類有哪些?

失智症不等於阿茲海默症,其種類有阿茲海默症、血管性癡呆、路易體性癡呆等。

失智症包括多種類型,其中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阿茲海默症主要與神經元退行性變、神經傳導物質減少有關,導致大腦功能逐漸喪失。而其他型別的失智症則可能與腦血管病變、神經發炎等因素相關聯。每種型別的失智症都有其獨特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特徵,診斷需依賴專業醫生進行評估。

除了上述提到的主要型別外,還有額顳葉癡呆、帕金森病性癡呆等。這些疾病都屬於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範疇,但各自具有特定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特點。

在面對失智症時,應避免使用歧視性語言,並提供適當的支援和關愛。同時強調早期識別和干預對於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二、除了失憶,失智症還有哪些症狀?

除了失憶,失智症還可能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障礙、執行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以及人格改變等。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並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和治療。

記憶力減退

失智症患者的神經元受損和腦部結構變化導致記憶儲存和檢索困難。這種表現可能首先出現在長期記憶中,如個人經歷和歷史事件。

注意力障礙

失智症患者可能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影響信息處理速度和注意力維持能力。主要表現為難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務,易受干擾而分心。

執行功能下降

失智症患者的前額皮質功能逐漸衰退,涉及計劃、決策和控制行為的能力受到影響。這可能導致工作記憶容量減少、解決問題策略受損等執行障礙。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隨著病情進展,大腦功能逐漸惡化,尤其是依賴於高階認知功能的任務執行時更為明顯。日常活動包括但不限於購物、烹飪、清潔以及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人格改變

由於大腦海馬迴萎縮,會導致情緒調節和社交技能喪失,進而引發人格變化。典型特徵包括情感遲鈍、冷漠或衝動行為。

針對失智症的症狀,建議進行頭顱磁共振成像以評估大腦結構異常。必要時,可進行血液生化檢查,如Tau蛋白檢測。治療措施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如膽鹼酯酶抑制劑愛憶欣(Donepezil)、N-甲基-D-天冬氨酸感受器拮抗劑拾憶(Memantine)等。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有助於改善認知功能。定期的身體活動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但要避免高強度運動以免受傷。

三、明明身體都還健康,為什麼會失智?

三、明明身體都還健康,為什麼會失智?的原因包括年齡增長、遺傳因素、環境暴露、生活方式以及慢性疾病。建議定期進行體檢和認知功能評估,以早期發現和預防相關問題。

年齡增長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會逐漸減少,導致腦功能下降。這是自然衰老的生理現象,通常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明顯。

遺傳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長輩患有阿茲海默症等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則個體患失智的風險增加。基因突變或遺傳異常可能會傳遞給後代,影響其認知能力。

環境暴露

長時間處於高汙染或者有毒物質環境中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受損,進而引發失智。空氣、水體、食物中的汙染物如重金屬、有機溶劑等可能透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對大腦造成傷害。

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吸菸、過量飲酒、缺乏鍛鍊和社交活動等,均與失智風險增加有關。這些行為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促進發炎反應,並損害神經細胞的功能。

慢性疾病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可引起血管病變,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進一步誘發失智。這些疾病的病理機制不同但都能間接地傷害大腦組織,致使認知功能減退。

針對失智風險較高的個體,建議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如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等,有助於延緩認知衰退程序。同時關注並管理好相關的慢性基礎疾病,是保護大腦健康的關鍵措施之一。

四、失智症跟老化有什麼差別?

失智症與老化之間存在以下五個不同點:

1. 認知功能下降的速度和程度不同。老化通常伴隨著認知能力逐漸衰退,但這種退步是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發生的;而失智症則表現為更快的認知功能下降,並且無法用正常的生理老化來解釋。

2. 失智症患者的大腦結構會發生特定的變化,如海馬迴萎縮或神經元減少等,這些變化在老化的對照組中並不明顯。

3. 失智症患者的症狀往往更加嚴重且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更顯著,例如記憶障礙、行為改變、情緒波動等;相比之下,老年的認知障礙可能只引起輕微的生活困擾。

4. 透過臨床評估可以區分這兩種情況。醫生可能會使用阿茲海默症評定量表-輕度認知損害版(ADAS-Cog)或其他相關工具對失智症進行診斷,而老年人僅需常規體檢即可排除明顯的健康問題。

5. 針對失智症的治療目標是延緩病情進展並改善生活品質,而針對老化的策略著重於維持獨立生活能力和預防跌倒等意外傷害。因此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五、失智症能治療嗎?會不會好?

失智症不能被治療,只能透過藥物治療緩解症狀。

失智症是由於大腦神經元傷害導致的認知功能下降,該病的發病機制較為複雜,包括生物-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目前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旨在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生活品質,但並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神經元傷害,因此無法達到治療的效果。

雖然失智症不能治愈,但如果患者在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可以延緩病情進展,並提高生活品質。

面對失智症,應積極採取措施預防其發生,如定期體檢、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對於已患有失智症的人群,家人和社會應提供關愛和支援,幫助其更好地適應生活。

六、如何預防失智症?

預防失智症可以採取生活方式干預、認知訓練、維生素補充、社交活動參與以及腦部健康飲食等措施。

生活方式干預

透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如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和戒菸限酒。鼓勵患者每天進行適度的身體活動,保持規律作息時間和不吸菸少喝酒的習慣。

認知訓練

認知訓練旨在提高大腦功能和思維能力,減少失智風險。定期開展益智遊戲或智力挑戰活動以鍛鍊大腦靈活性。

維生素補充

某些維生素對維持大腦健康至關重要,缺乏可能導致認知衰退。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B6、B9及E等以支援神經系統功能。

社交活動參與

積極參與社會交往有助於延緩認知退化過程。建議患者多參加集體娛樂活動、志願服務或其他興趣小組。

腦部健康飲食

均衡飲食中富含抗氧化劑和抗炎成分,可保護神經細胞免受傷害。推薦攝取深海魚、堅果類食品以及大量新鮮蔬菜水果作為日常膳食組成部分。

若患者及其家屬發現有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等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神經內科就診。

七、誰特別容易得到失智症?

失智症是一種複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是,有幾種風險因素與失智症的易感性增加有關,包括年齡、家族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聽力或視力障礙以及受教育程度低。因此,上述人群特別容易得到失智症。建議存在相關風險因素的人群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干預可能的失智症風險。

失智症是由於大腦神經細胞逐漸減少導致的認知能力下降的一種複雜疾病,涉及多個生物學過程如神經傳導物質異常、β澱粉樣蛋白沉積等。典型症狀包括記憶力喪失、日常生活技能衰退、行為改變和人格變化。

診斷通常需要一系列的醫學評估,包括血液檢測以排除潛在的代謝原因、腦部影像學檢查如MRI或CT掃描來檢視是否存在特定結構的萎縮、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來測量大腦區域的葡萄糖代謝率以及神經系統檢查以觀察運動協調和平衡能力。藥物治療主要包括膽鹼酯酶抑制劑和NMDA感受器拮抗劑兩類,旨在改善認知功能;非藥物療法則包括認知訓練、物理治療和社交活動等方法,在專業醫療人員指導下實施。

保持活躍的大腦功能和規律的身體鍛鍊對預防失智症有益,同時均衡飲食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也有助於維護大腦健康。

八、懷疑是失智症,要做什麼檢查?

如果懷疑患有失智症,可以進行以下檢查以確認診斷:

1. 認知功能測試:透過一系列的認知任務評估記憶、注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腦部影像學檢查:包括MRI或CT掃描來檢視腦部結構異常,如阿茲海默症或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引起的腦萎縮。

3. 實驗室檢測:血液分析可能揭示某些代謝障礙或感染跡象。

4. 神經心理學評估: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執行,可提供更詳細的認知缺陷模式圖譜。

5. 家族史調查:瞭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類似症狀的人也有助於指導進一步的診斷方向。

九、確診失智症之後,該怎麼辦?

確診失智症後,可以考慮認知行為療法、藥物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方法,以及日常生活支援與訓練、環境調整、飲食管理等措施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

認知行為療法

透過一系列專業指導下的活動來改善患者的行為模式和思維習慣,通常由持牌心理醫生執行。此方法旨在幫助患者重新建立對日常事務的信心並提高其獨立性;對於輕度至中度失智患者尤其有益。

藥物治療

根據醫囑選擇適當的抗癡呆藥或其他相關藥物進行規律服用,如愛憶欣(Donepezil)、憶思能(Rivastigmine)等。這些藥物能夠改善大腦功能障礙,延緩病情進展,適用於多種類型失智症。

日常生活支援與訓練

提供必要的生活援助,包括但不限於購物、烹飪及個人衛生等方面,並鼓勵參與簡單鍛鍊。此舉有助於維持患者基本自理能力,並促進身心健康;適合各階段失智患者。

環境調整

調整家居佈局以減少混淆可能性,例如使用色彩鮮明且易於辨識之物品作為標識標記。一個清晰有序的環境有助於減少因空間感知困難導致之困擾與焦慮;適合所有失智患者。

飲食管理

制定均衡營養餐單,並確保每日攝入足夠能量及必要維生素。良好的營養狀況可輔助提升整體健康水平,並可能對某些型別失智有正面影響;適用於各類失智人群。

面對失智症診斷,應保持積極心態,接受專業的醫療建議與服務。同時,家人和社會的支援也至關重要,可以幫助減輕患者的負擔,提高生活品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