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異位性皮膚炎:治療、護理、預防、常識全攻略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異位性皮炎與脂漏性皮膚炎的區分需依據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及家族史。治療可採用生活方式調整、保溼護理、抗組織胺藥、激素類外用膏藥及中藥外敷。為預防過敏反應,建議採取“過境三步驟”策略:1. 避免接觸已知過敏源;2.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3. 在高風險季節佩戴口罩。

異位性皮炎與脂漏性皮膚炎的區分需依據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及家族史。治療可採用生活方式調整、保溼護理、抗組織胺藥、激素類外用膏藥及中藥外敷。為預防過敏反應,建議採取“過境三步驟”策略:1. 避免接觸已知過敏源;2.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3. 在高風險季節佩戴口罩。

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傻傻分不清

異位性皮炎和脂漏性皮膚炎可透過臨床症狀、組織病理學檢查以及患者家族史來區分。

異位性皮炎通常在嬰幼兒時期開始發作,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有關,其發生可能與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有關。而脂漏性皮膚炎多見於成人,主要受雄激素水平影響,與皮脂分泌過多有關。

除上述提及的症狀外,異位性皮炎還可能出現皮膚乾燥、脫屑等症狀;脂漏性皮膚炎則常伴有頭皮糠疹或掉髮。

在診斷異位性皮炎或脂漏性皮膚炎時,應首先評估患者的症狀表現,並結合實驗室檢測結果以確定具體診斷。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化妝品和洗護用品,以減少皮膚發炎的發生風險。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長期抗戰最忌停藥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可以透過生活方式調整、保溼護理、抗組織胺藥、激素類外用藥膏、中藥外敷等方法進行治療。但由於其易復發的特性,患者不宜中途停藥,若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生活方式調整

患者應保持皮膚乾燥清潔,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避免刺激性物質如鹼性強的肥皂、粗衣料等對患處的摩擦和刺激;同時減少接觸已知過敏源有助於控制病情發展。

保溼護理

使用無香料且溫和的潤膚霜來幫助鎖住水分,每天至少塗抹兩次於受影響區域。皮膚溼潤時可減少因乾燥而誘發之瘙癢感,並能輔助降低患者抓撓慾望及防止繼發感染發生。

抗組織胺藥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或氯雷他定(Loratadine)可用於緩解瘙癢症狀。上述藥物透過阻斷組織胺感受器減輕發炎反應及相關不適感覺;適用於輕至中度異位性皮炎伴有明顯搔癢者。

激素類外用藥膏

區域性應用強效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軟膏如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或鹵米松乳膏(Halometasone Cream)可迅速減輕紅腫、水泡等症狀。這類藥膏具有高效抗炎作用,能夠快速控制急性期發作;長期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並注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中藥外敷

將金銀花、連翹等中藥材加水煎煮後外敷於患處,每日一次。這些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對於異位性皮炎引起的皮膚紅斑、丘疹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患者應定期監測並記錄症狀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必要時,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皮膚斑貼試驗或血液檢測,以確定可能的過敏原。

過敏三部曲止步 掌握異膚黃金治療期

過敏三部曲止步的建議如下:

1. 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與皮膚科醫師討論並記錄個人對哪些物質敏感,避免接觸這些物質。

2.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定期洗澡、使用溫和皂類、穿著透氣衣服,以減少汗水造成的刺激。

3. 使用適當的藥膏:在皮膚科醫師指示下,適當地塗抹抗炎或抗過敏藥膏,如皮膚屏障修復乳等。

4. 記錄病情進展:紀錄每天的不適感強度、皮膚狀況變化等資訊,有助於瞭解個體特異性反應模式。

5. 實施壓力管理技巧:學習放鬆練習、規律運動等方法,可幫助減輕因生活壓力引起的過敏反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