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痔瘡:原因、治療、併發症及預防措施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孕期產後痔瘡發生率高,主要是因為黃體素影響導致血管擴張、運動量減少引起腸道蠕動減緩、膠原蛋白代謝紊亂使得肛門周圍組織脆弱、分娩過程中對肛門區的壓力和傷害以及飲食習慣改變導致糞便性質乾燥或過於溼潤。為了預防孕期產後痔瘡,建議調整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肛門清潔,並適當增加水分攝入以軟化大便。

孕期產後痔瘡發生率高,主要是因為黃體素影響導致血管擴張、運動量減少引起腸道蠕動減緩、膠原蛋白代謝紊亂使得肛門周圍組織脆弱、分娩過程中對肛門區的壓力和傷害以及飲食習慣改變導致糞便性質乾燥或過於溼潤。為了預防孕期產後痔瘡,建議調整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肛門清潔,並適當增加水分攝入以軟化大便。

孕期產後「痔瘡」發生率高的 5 原因

孕期產後痔瘡發生率高是由於以下原因:

黃體素影響導致血管擴張

運動量減少造成腸道蠕動減緩

膠原蛋白代謝紊亂致使肛門周圍組織脆弱

分娩過程中對肛門區造成的壓力和傷害

5. 飲食習慣改變導致糞便性質乾燥或過於濕潤。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孕期產後容易出現痔瘡。

建議患者可以透過調整飲食結構、適當運動等方式來預防痔瘡。如果已經出現痔瘡症狀,則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痔瘡治療前,先依嚴重程度區分 4 級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疾病,其症狀包括肛門疼痛、出血和腫脹。痔瘡治療前,先依嚴重程度區分 4 級以確定治療方式。

痙血性痔瘡

- 肛門周圍血管曲張,常伴隨輕微出血或疼痛。

- 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肛門清潔乾燥,可使用非處方藥膏如馬應龍等緩解症狀。

- 醫生可能會建議改善排便習慣,例如增加纖維攝取量及飲水量,並考慮口服瀉劑。

冠狀動脈功能障礙

- 出血較劇烈,可能需要手術止血。

- 建議患者減少辛辣、油炸食品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炎癥性痔瘡

- 大多數是因為長期便秘、腹壓增高導致直腸下段靜脈曲張而形成。

- 可能會出現紅腫、熱痛、膿性分泌物等症狀,需要抗生素治療。

- 醫生通常會開立高纖維食物來促進糞便排出,還可以給予溫水坐浴以及區域性消炎藥膏。

血栓性痔瘡

- 異常發育的靜脈壁上形成血塊,容易引起劇烈疼痛。

- 首選保守治療方法,如高纖維食物、坐浴等;重症則需考慮外科手術切斷血栓。

- 注意避免久坐、提重物等使腹壓增高的動作,以免加重病情。

在尋求痔瘡治療時,應首先評估病情嚴重程度,然後採取相應措施。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痔瘡不治療,可能導致貧血、排便不順

痔瘡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貧血、肛門功能失調、感染、瘙癢以及惡性貧血等併發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貧血

痔瘡反覆出血是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初期可出現頭暈、面色蒼白等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症狀會逐漸加重。

肛門功能失調

長期忽視痔瘡可能導致肛門括約肌功能受損,引起肛門失禁或便秘等問題。常見症狀包括肛門漏液、大便次數增多及糞質稀薄。

感染

由於痔核破裂後容易受到細菌汙染而發生發炎反應,進而引發區域性紅腫熱痛等一系列臨床表現。嚴重時甚至還會形成膿腫或者壞死組織脫落。

瘙癢

痔瘡會導致肛門周圍皮膚長時間處於潮溼狀態,並且伴有分泌物刺激,從而誘發瘙癢感。通常表現為持續性或陣發性瘙癢,尤其是在夜間更為明顯。

惡性貧血

如果痔瘡得不到有效控制並繼續發展,則有可能會引起慢性失血而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進一步惡化為巨球蛋白血癥即惡性貧血。其特徵為乏力、頭痛、眩暈和記憶力減退等非特異性症狀。

針對痔瘡引起的不適症狀,可以使用過錳酸鉀(KMnO4)溶液進行坐浴緩解不適症狀。此外,患者平時還要注意保持肛周清潔衛生,避免久站久蹲,以免增加腹內壓力,影響疾病恢復。

孕期產後預防痔瘡 3 原則

孕期產後預防痔瘡可以遵循以下 3 原則:

1. 飲食調整:均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 減少長時間坐著:適當活動,避免久坐或久站。

3. 區域性清潔:保持肛門周圍乾燥清潔,避免使用粗糙的衛生紙擦拭。

除此之外,還建議定期進行體格檢查以及注意排便習慣等措施來預防痔瘡發生。若懷孕期間已經出現痔瘡症狀,應盡早就醫以獲得適當治療和管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