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的症狀多種多樣,從無症狀到明顯的症狀不一。對於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患者,定期隨訪可能是更好的選擇。手術治療肥厚性心肌病變的方法包括心室高壓切開術、心尖交界切開術、心內膜剝離子術、心臟移植及心室分流術等。具有家族史的患者應警惕相關疾病的發生。
非阻塞型肥厚性心肌病變症狀不明顯
非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的臨床表現多樣,從無症狀到心悸、疲勞、呼吸困難、胸痛、暈厥等,症狀不明顯時,定期隨訪可能更適合。如果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症狀,應儘快就醫以便進行評估和治療。
心悸
心悸可能由心室壁增厚導致心臟收縮功能下降,進而影響心跳節律和速度引起的。這種不適感通常描述為心跳過快、不規則或強烈跳動,可能伴有焦慮或恐慌的感覺。
疲勞
由於心肌舒張受限,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身體各組織器官供血不足,從而引發持續的體力活動後感到極度疲乏的現象。患者可能會經歷長時間的恢復過程,以恢復從輕微到中度的身體活動後的體能狀態。
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可能是由於心肌肥厚導致心臟泵血能力減弱,肺部血液積聚,使肺部通氣減少所致。患者會感到喘不過氣來,尤其是在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時更為明顯。
胸痛
胸痛可能是由於心肌肥厚壓迫周圍組織,導致區域性缺氧和發炎反應,引起胸部不適。疼痛通常位於胸骨後方,有時可放射至手臂或頸部,程度可以從輕微不適到嚴重腸絞痛不等。
暈厥
暈厥多是由於左心室流出道阻塞導致腦供血不足,當大腦供血突然減少時會引起短暫意識喪失的情況發生。暈厥常發生在站立位或體位改變時,患者會出現眼前發黑、頭暈等症狀,隨後昏迷倒地。
針對非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的症狀不明顯的情況,建議進行超音波心動圖、心電圖等檢查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β感受器拮抗劑舒壓寧(Metoprolol)緩釋片、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重症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心肌切除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健康飲食,限制鈉鹽攝入,定期監測血壓和心率,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指導。
手術治療肥厚性心肌病變
手術治療肥厚性心肌病變包括心室髙血壓切開術、心尖交界切開術、心內膜剝離術、心臟移植以及心室分流術等。這些手術需在心血管專家指導下進行,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以減少併發症發生風險。
心室高血壓切開術
心室高血壓切開術是透過減小左心室流出道阻塞來改善血液循環的一種方法。此項手術旨在緩解由肥厚性心肌病引起的心室髞性肺動脈高壓癥狀,但可能會增加心功能不全或心臟衰竭發生機會。
心尖交界切開術
心尖交界切開術是一種常見的介入手術方式, 透過開啟心尖交界處達到治療目的。該手術可有效改善心肌供氧不足的情況, 降低因心肌缺血導致的心律不整發生率。
心內膜剝離術
心內膜剝離術是將冠狀動脈管腔內壁上的粥樣硬化斑塊和纖維化組織一層層地剝離下來, 從而恢復血管正常通暢度。施行此手術可以有效地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 促進心肌血液供應, 避免因長期缺血造成心肌壞死。
心臟移植
心臟移植是將健康的捐贈者的心臟植入感受器胸腔內, 以取代已傷害或無法使用的心臟。此方法適用於終末期心臟疾病患者, 可明顯改善心功能, 提升生活品質, 延長壽命。
心室分流術
心室分流術是透過建立一條新的通道使血液從一個心室流到另一個心室或大動脈中, 以彌補自然瓣膜的功能障礙。該手術對於某些特定原因造成的左心室流出道阻塞有益, 能夠減輕呼吸困難等相關症狀。
在接受任何一種手術前, 患者都應該詳細瞭解每種方案的優點和局限性, 並與醫生共同評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計劃。
有家族史病患莫輕忽
有家族史的患者應提高對某些疾病的警覺性。
許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與遺傳有關。家族中有相同疾病的人群,其子女也可能攜帶相關致病基因,因此更容易患上該疾病。這主要是因為相同的環境暴露、生活習慣以及易感基因的影響。
此外,對於某些特定的疾病,如乳癌或結腸癌,如果家族中存在確診病例,則風險會顯著增加。
因此,這類人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措施,以降低患病風險。同時,建議開展遺傳諮詢,瞭解個體的遺傳風險,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