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志症候群:7問題評估風險|憂鬱症、身心科治療

分類: 大腦與神經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5
失志症候群與憂鬱症相比風險更高。兩者均屬精神疾病,治療需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

失志症候群與憂鬱症相比風險更高。兩者均屬精神疾病,治療需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

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更危險!7問題評估風險

失志症候群的風險高於憂鬱症。

失志症候群涉及到認知功能障礙,如注意力缺陷、記憶力減退等,這些症狀可能導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進而影響日常生活。而憂鬱症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等症狀,雖然也可能導致生活品質下降,但通常不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自理能力。因此,在風險評估中,失志症候群可能會被認為更具危險性。

如果患者既存在失志症候群又伴有輕生念頭,則其自殺風險會顯著增加。

在評估失志症候群時,應考慮是否存在共病的焦慮或睡眠障礙,並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自傷或自殺行為。

憂鬱症、失志症候群都不會「自己好」,需轉介身心科治療

憂鬱症和失志症候群都屬精神疾病,需要專業醫療團隊協助。一般情況下,這兩種病狀不會自動消失。

憂鬱症

1. 憂鬱情緒持續超過2星期以上,且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表現。

2. 症狀包括失去興趣、活力低下、睡眠障礙等。

3. 由於其特徵是情感低落,患者多有自責、無助感及罪惡念頭。

4. 雖然某些輕微案例可能隨著時間過去而好轉,但大多數狀況仍須由心理師引導下進行認知行為療法或藥物介入。

5. 因此,若想有效改善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開立抗憂鬱藥物。

失志症候群

1. 失志症候群是一組以長期至少6個月對生活各面向感到無力為主要核心症狀的精神疾患。

2. 其併發的焦慮與恐慌、自我否定、社交退縮等現象亦可導致就學、就業困難。

3. 儘管某些個案在特定環境壓力減輕後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緩解,但大多數情形下需要長期管理。

4. 身心醫學中心提供各種心理教育訓練及支援團體活動,旨在幫助個體重建自信、面對挑戰。

5. 建議家長密切觀察孩童日常行為模式變化,並在必要時帶往專門機構諮詢。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