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霜降應「養陰」:中醫師點出流鼻血原因與止血原則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5
補霜降應“養陰”,秋燥需注意。預防措施包括飲食調理、充足水分攝入、適量運動、保持室內溼度及平衡心態。若出現流鼻血,應遵循止血原則,並留意觀察症狀。此外,中醫學推薦減少辛辣食品,增加甘潤食物攝入,並提供了五個藥食療方以助調整身體狀態。

補霜降應“養陰”,秋燥需注意。預防措施包括飲食調理、充足水分攝入、適量運動、保持室內溼度及平衡心態。若出現流鼻血,應遵循止血原則,並留意觀察症狀。此外,中醫學推薦減少辛辣食品,增加甘潤食物攝入,並提供了五個藥食療方以助調整身體狀態。

補霜降應「養陰」,避免秋燥

補霜降應「養陰」,避免秋燥,可從飲食調理、充足水分攝入、適量運動、保持室內溼度、平衡心態等方法來進行。

飲食調理

秋季氣候乾燥,多食滋陰潤燥的食物有助於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可適當食用梨、百合等食物以滋養肺胃之陰。

充足水分攝入

充足的水分攝入可以幫助維持身體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促進廢物排出,減輕秋燥引起的症狀。建議每日至少飲用8杯水,可根據個人需要調整飲水量。

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加強免疫力,減少因氣候變化引起的身體不適。可以選擇如散步、太極拳等輕度運動,每週進行3-5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

保持室內溼度

保持適當的室內溼度幫助減少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傳播,降低感染風險。使用加溼器或放置盆栽植物等方式來調節室內溼度,使其保持在40%-60%之間。

平衡心態

平衡心態有助於穩定身體內的荷爾蒙,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狀態,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可透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鬆心情,避免過度焦慮或壓力過大。

若出現口乾舌燥、咳嗽痰少等症狀且經休息後無明顯改善,應及時就醫。

秋燥健康問題多,當心鼻血直流

秋燥可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建議採取以下措施預防:

1. 補充水分:秋季氣候乾燥,適當增加飲水量有助於保持身體水分平衡。

2. 食用滋陰食物:如梨、蜂蜜等,可以緩解口乾舌燥的症狀。

3. 保持室內溼度:使用加溼器或放置水盆等方式提高室內溼度,減輕呼吸道不適感。

4. 定期通風換氣:保證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病菌滋生機會。

5.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過敏原等,可降低感染風險。

中醫師提醒,流鼻血的止血原則

中醫師提醒,流鼻血的止血原則如下:

坐姿前傾

清潔鼻腔

按壓鼻翼

冷敷頭部

觀察症狀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流鼻血的相關資訊,請隨時告訴我。

飲食少吃辛味、多食甘潤食物

飲食上少吃辛味,如辣椒、生薑等,多食用甘潤的食物,如甘蔗、銀耳、燕窩、蓮藕、梨等。這些食物雖然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但並不能直接治療疾病,若存在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甘蔗

甘蔗具有清熱生津的功效,因此對於體內存在溼熱之邪的人群而言,適當攝入甘蔗有助於緩解口乾舌燥等不適症狀。但需注意的是,由於甘蔗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應慎用或避免食用,以免導致血糖波動。

銀耳

銀耳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所致的咽乾口渴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長期服用可引起脾胃虛弱,表現為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因此不宜過量久服。

燕窩

燕窩味甘性平,入肺、腎二經,有補中益氣、滋陰潤燥的效果,適用於治療肺癆咳嗽、咳血等病症。外感寒邪、痰溼阻滯者不宜食用,以免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

蓮藕

蓮藕屬於一種性質偏涼的食物,能夠起到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從而改善上火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但是要控制好攝入量,否則可能會刺激腸胃道黏膜,引起腹脹、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梨子性涼,味甘微酸,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輔助治療風熱感冒、肺燥咳嗽等疾病。梨子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若大量食用可能會增加胃腸道負擔,引起消化不良的現象發生。

飲食方面宜選用甘潤平和的食物,如蓮藕、銀耳等,以滋養津液,緩解口乾舌燥的症狀。同時建議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幫助身體健康。

跟著做!中醫師推薦藥膳食療方

以下是五點中醫推薦的藥膳食療方:

1. 食療法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式,透過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來調理身體。

2. 中醫認為,人體內外環境的變化會影響氣血執行,進而導致疾病發生。因此,調整飲食結構可以改善體質、預防疾病。

3. 藥膳食療方包括了多種食材和中藥材,如當歸、枸杞子等,這些食材具有補血、滋陰、益氣等功效,能夠調節人體內的陰陽平衡。

4. 例如,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等中藥材配製而成,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顏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月經過少、失血過多等症狀。

5. 飲食調養對於維持健康至關重要,但需注意個人體質及病情適量攝取。如有需要,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食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