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症候群(PMS)是在月經周期中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如情緒波動、疲勞、乳房脹痛等。該綜合症狀與中醫的肝經有關,可透過體徵調整進行治療。飲食調理、運動療法、中藥調理以及心理療法也被認為對緩解PMS有效。
經前症候群 3 大類症狀
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通常在月經來臨前1-2周出現,症狀可能包括:
1. 情緒波動: 可能會出現焦慮、憂鬱或易怒等情緒變化。
2. 生理不適: 包括乳房脹痛、腹脹、頭痛、疲勞和食慾改變等。
3. 行為改變: 可能會感到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或者過度食用含糖食物。
4. 認知症狀: 如記憶力減退、決策困難、思維遲緩等。
5. 社交關系緊張: 可能因為情緒不穩定而與家人朋友產生衝突。這些症狀通常會在月經開始後幾天內消失。若症狀嚴重或影響日常生活,建議諮詢醫生以獲得適當的治療建議。
中醫看經前症候群,與「肝」有關
中醫認為經前症候群與肝經循行所經過的部位相關。以下列出了與肝臟功能失常導致的情緒不穩定、乳房脹痛等症狀相關的原因。
肝氣鬱結
血脈瘀阻
情志失常
食慾改變
疲勞倦怠
為了緩解這些癥狀,可以透過針灸、草藥治療或調整生活方式來平抑肝火,調節氣血執行。需要由專業中醫師進行個體化診斷和治療方案制定。若症狀嚴重或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及早就醫以獲得適當處理。
利用疏肝解鬱、體質調整改善
利用疏肝解鬱、體質調整改善可以改善憂鬱症狀,飲食調理、運動療法、中藥調理、心理療法等方法也有助於緩解症狀。
飲食調理
透過調整飲食習慣,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增加營養豐富的食物比例來實現。特定食物如咖啡因可能加劇焦慮症狀,而均衡飲食有助於身體穩定,進而減輕相關不適。
運動療法
建議患者每天規律地進行適度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等。因為此類運動能夠促進大腦內啡肽的釋放,提高個體的心理狀態;同時也有助於消耗體內過多的能量,緩解壓力感。
中藥調理
可選用柴胡、枳殼等藥物組成方劑,每日分次服用。這些草藥具有疏肝理氣作用,能改善肝鬱氣滯所致的情緒不暢及相應臨床表現。
心理療法
由專業心理醫生引導患者採用認知行為療法等方法,在約定週期內完成一系列諮詢活動。此法旨在改善對自身及周圍環境的錯誤認知模式,並建立健康應對機制以減輕情緒困擾。
在中醫理念下,情志失調可能導致肝氣鬱結,從而引發憂鬱、焦慮等問題。上述治療方法旨在調和氣血、平衡臟腑功能,若效果不佳或病情持續加重,應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