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心臟衰竭末期的症狀及治療方法。心臟衰竭末期常伴隨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治療可選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心臟衰竭末期的存活率因人而異,取決於多種因素。該疾病通常難以徹底治療。
心臟衰竭末期症狀
心臟衰竭末期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水腫、疲勞、肝臟腫大以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這些症狀可能表明病情嚴重,應儘快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呼吸困難
心臟衰竭時,心肌收縮力下降導致心臟泵血功能受損,肺部充血引發呼吸困難。主要表現為患者感到窒息感和呼吸急促,尤其是在活動後。
水腫
由於心臟衰竭導致體內的液體瀦留,使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引起水腫。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身體低垂部位,如腳踝、小腿等。
疲勞
心臟衰竭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影響氧氣供應,進而引起疲勞。這種疲勞可能伴隨體力活動而加重,休息後無法緩解。
肝臟腫大
心臟衰竭會引起靜脈迴流受阻,導致肝淤血,長期可引起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形成肝硬化。此時會出現肝臟體積增大。肝臟腫大的患者還可能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症狀。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主要是因為心臟衰竭導致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繼而導致右心室後負荷增加,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的症狀。多發生在晚上睡覺平臥位時,需要坐起才能緩解。
針對心臟衰竭的診斷,可以進行超音波心動圖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也可以透過胸部X光片、心電圖等輔助檢查來確認病情。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螺內酯(Spironolactone)、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Captopril)等,以及必要時的心臟移植手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臟衰竭末期治療
心臟衰竭末期治療可以考慮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感受器阻滯劑、心臟衰竭專用藥、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等方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立即就醫。
利尿劑
利尿劑透過促進體內鈉離子排洩來減少液體瀦留,常用藥物包括呋塞米(Furosem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心臟衰竭時,由於心肌收縮力減弱導致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引起血液循環至心臟困難,從而造成肺水腫。利尿劑可降低心臟前負荷,改善心臟衰竭的症狀。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Captopril)、益壓穩(Enalapril)等,透過阻斷AngⅡ合成,擴張周邊動脈血管,降低血壓。該類藥物能減輕心臟後負荷,緩解左心室重構,延緩心臟衰竭進展。適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引起的充血性心臟衰竭。
β感受器阻滯劑
β感受器阻滯劑如舒壓寧(Metoprolol)、康肯膜衣錠(Bisoprolol)等,透過競爭β腎上腺素(Adrenaline)感受器,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減慢心率,降低血壓。這類藥物能夠降低心率、降低血壓,長期使用有助於預防和逆轉心室重塑,改善預後。適用於慢性心臟衰竭伴有快速心律不整患者。
心臟衰竭專用藥
心臟衰竭專用藥包括硝化甘油(NTG)、單硝異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片等,具有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上述藥物能夠增加心肌供氧量,進而提高心臟的功能,對於病情有一定的好處。但需遵醫囑用藥。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是一種介入手術,在X光引導下將三個電極植入心臟的不同部位,通常需要住院完成。此方法旨在恢復左右心室收縮的同步性,改善心臟衰竭患者的症狀和生活品質。適合於存在嚴重心臟衰竭且經過最佳化藥物治療仍反覆發作的患者。
在心臟衰竭的終末階段,應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免延誤病情。建議採取低鹽飲食,限制每日攝入的鈉含量,以減輕心臟負擔。同時,保持充足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減少心肌耗氧量。
心臟衰竭末期存活率
心臟衰竭末期的存活率因人而異,通常取決於心臟衰竭型別、治療響應與依從性、患者年齡、心臟功能指標以及合併症情況。
心臟衰竭型別
心臟衰竭型別指的是心肌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導致的心臟疾病,其不同型別的嚴重程度會影響患者的生存率。對於擴張型心肌病等可逆性心臟衰竭,在及時發現並接受規範治療後,有較高的治療可能性,有助於改善預後,提高存活率。對於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炎等不可逆性心臟衰竭,由於存在持續的心臟結構傷害,可能導致病情惡化,降低存活率。
治療響應與依從性
治療響應與依從性反映了患者對藥物及生活方式改變的配合度,直接影響著心臟衰竭的恢復效果以及存活率。良好的治療響應與依從性可以最佳化藥物管理,如使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控制水腫、血壓等異常狀態,進而輔助延緩病情進展,提高存活率。不良的治療響應與依從性可能造成病情反覆或加重,縮短存活時間。例如,未按時服藥或隨意停藥會導致血壓波動,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
患者年齡
患者年齡是評估心臟衰竭預後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心臟功能逐漸下降,易受多種危險因素影響。年輕患者通常具有更好的生理儲備和修復能力,因此心臟衰竭得到較好控制,幫助延長壽命。高齡患者可能存在更多的共存疾病,心臟功能儲備減少,容易出現併發症,從而降低存活率。
心臟功能指標
心臟功能指標包括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等檢查結果,反映心臟的功能狀態,對預測心臟衰竭的存活率有重要意義。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指標表明心臟功能相對穩定,此時心臟衰竭處於可控狀態,有助於提高存活率。顯著異常的指標可能表示心臟功能急劇惡化,心臟衰竭難以控制,可能會降低存活率。
合併症情況
合併症是指除心臟衰竭外,患者同時存在的其他健康問題,這些疾病可能加劇心臟負擔,影響心臟衰竭的預後。無嚴重合併症或經過有效控制的合併症不會顯著增加心臟衰竭的死亡風險,有助於改善預後。嚴重的合併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會加重心臟負擔,加速心臟損害,進一步降低存活率。
建議定期監測心臟衰竭的相關指標,以評估病情變化。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米力農(Milrinone)、毛地黃(Digoxin)等藥物來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心臟衰竭末期可以治療嘛?
心臟衰竭末期通常難以徹底治療。
心臟衰竭末期是多種心血管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後的終末階段,此時心臟結構發生顯著改變,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臟泵血功能受到嚴重影響。雖然部分患者的病情可透過積極治療得到改善,但仍存在較高的復發風險,因此很難達到臨床意義上的“治療”。
儘管心臟衰竭末期無法完全治療,但透過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或心臟康復訓練等措施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延緩病情進展。
在心臟衰竭的管理中,患者應定期監測體重變化、水腫狀況以及電解質水平,以早期發現液體瀦留或其他併發症。同時,戒菸限酒、控制飲食中的鈉攝入量也是至關重要的輔助措施。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