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血壓低:症狀表現、病因、治療、併發症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6
本文介紹了心臟衰竭血壓低的症狀和相關原因。心臟衰竭血壓低的症狀包括心率變異性降低、疲勞、呼吸困難、水腫、暈厥等,可能由多種疾病因素引起,如急性心肌梗塞、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快速性心律不整、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肺栓塞等。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藥物治療、吸氧療法、體位引流和補液擴容等措施進行緩解。若未及時處理,心臟衰竭血壓低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心源性休克、腦水腫或梗塞、肺栓塞、腎功能不全和嚴重感染。因此,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以便進行評估和治療。

本文介紹了心臟衰竭血壓低的症狀和相關原因。心臟衰竭血壓低的症狀包括心率變異性降低、疲勞、呼吸困難、水腫、暈厥等,可能由多種疾病因素引起,如急性心肌梗塞、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快速性心律不整、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肺栓塞等。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藥物治療、吸氧療法、體位引流和補液擴容等措施進行緩解。若未及時處理,心臟衰竭血壓低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心源性休克、腦水腫或梗塞、肺栓塞、腎功能不全和嚴重感染。因此,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以便進行評估和治療。

心臟衰竭血壓低症狀表現

心臟衰竭血壓低的症狀可能包括心率變異性降低、疲勞、呼吸困難、水腫、暈厥等,這些症狀可能表明心血管系統出現了問題,建議儘快就醫以進行評估和治療。

心率變異性降低

心臟衰竭時,由於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導致血液循環受阻,此時為了滿足身體需要,心臟會代償性地加快心跳。而當心臟衰竭發生時,這種代償作用減弱,心率變異性降低。心率變異性降低可能會影響心臟的舒張期和收縮期,進而影響血液循環,使血壓下降。

疲勞

心臟衰竭會導致心臟泵血能力下降,全身組織器官供血不足,從而引發疲勞感。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身體各處,導致血液循環到心臟的阻力增加,此時需要更多的能量來維持血液循環,所以會出現疲勞的症狀。

呼吸困難

心臟衰竭時,肺部充血可能導致氧氣交換受限,肺動脈高壓進一步加重呼吸困難。呼吸困難通常發生在深度呼吸或體力活動後,是由於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肺部積液和氣體交換障礙所致。

水腫

心臟衰竭時,體內的液體瀦留主要是因為心臟不能有效地將血液泵出體外,導致血管內壓力增高,液體從血管滲出至周圍組織間隙中。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下肢,尤其是在腳踝和足部,隨著病情進展可向上蔓延至小腿、大腿甚至腹部。

暈厥

暈厥可能是由心臟衰竭引起的腦部缺氧所導致的。暈厥多發生在站立位或體位改變時,與心臟排血量減少有關。

針對心臟衰竭血壓低的情況,可以進行超音波心動圖、X光檢查等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螺內酯(Spironolactone)、β-感受器阻滯劑舒壓寧(Metoprolol)等,重症情況下可能需行機械循環支援或心臟移植手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休息,合理飲食,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臟衰竭血壓低病因

心臟衰竭血壓低可能由急性心肌梗塞、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快速性心律不整、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肺栓塞等疾病因素引起。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急性心肌梗塞

當供應心臟血液流動的主要血管被堵塞時,會導致區域性心肌缺血或壞死,從而影響心臟泵血功能,導致血壓下降。此時需要緊急醫療干預,包括建立靜脈通路給予溶栓藥物如阿替普酶或者灌注冠狀動脈以恢復血流。

嚴重主動脈瓣狹窄

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會引起左心室收縮時受到限制而不能有效射血,進而降低心臟排出量和血壓值。對於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所致的心臟衰竭且伴有症狀者,應考慮行主動脈瓣置換術。

快速性心律不整

快速性心律不整加快了心跳頻率,縮短了心室舒張期,減少了心臟充盈時間並降低了每搏輸出量,因此會出現血壓偏低的現象。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胺碘酮(Amiodarone)、硫酸奎尼丁片(Quinidine)等抗心律不整藥進行針對性處理。

感染性心內膜炎

該病是由細菌侵犯心內膜所引發的一種炎症性疾病,由於發炎反應會累及到心臟瓣膜組織,致使心臟結構發生改變,繼而導致心臟功能受損,出現心臟衰竭的情況。針對此病症需遵醫囑採用盤尼西林G注射液、頭孢曲松(Ceftriaxone)注射液等抗生素類藥物控制感染。

肺栓塞

大面積肺栓塞可導致右心負荷急劇增加,心臟擴大並向兩側膨出,嚴重影響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功能,造成血液循環障礙,進一步發展為右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竭。若確診為大面積肺栓塞,則需立即啟動急診綠色通道,並配合醫生實施體外循環下深低溫停跳肺栓清除手術。

上述提及的所有診斷都需要緊急醫療援助,因此請務必儘快前往最近的急診科接受專業評估和治療。

心臟衰竭血壓低如何治療?

心臟衰竭血壓低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吸氧療法、體位引流和補液擴容等措施進行緩解。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藥物治療

心臟衰竭引起血壓低時可遵醫囑使用邁妥林(Midodrine)、奧曲肽(Octreotide)等具有收縮外周血管作用的藥物來提升血壓。但需注意個體差異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並嚴格按醫囑用藥。

吸氧療法

對於因心臟衰竭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而引起的血壓下降現象,在臨床上通常採用高流量吸氧的方式來進行處理。透過增加吸入氧氣濃度可以提高動脈血氧飽和度,從而改善組織供氧狀態。

體位引流

改變身體姿勢有助於促進靜脈迴流,進而升高血壓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平臥位改為半坐位或者站立位,具體操作由醫護人員根據患者情況決定。

補液擴容

若上述措施效果不佳,則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並配合醫生接受吊點滴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液體補充方案如均衡鹽溶液(BBS)、林格氏液等以改善水電解質失衡及維持循環穩態。

生活方式干預

建議患者避免長時間站立或突然從躺臥位變為直立位,以免誘發姿勢性低血壓。日常生活中還要保持規律運動,合理飲食,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內,也有助於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心臟衰竭血壓低會引發什麼疾病?

心臟衰竭血壓低可能導致心源性休克、腦水腫或梗塞、肺栓塞、腎功能不全和嚴重感染。如果症狀持續存在或加重,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心源性休克

當心臟泵血能力下降時,身體器官組織供血不足,此時會引起代謝障礙和細胞傷害,進一步導致心肌收縮力減弱,引起血壓降低,從而出現心源性休克的現象。

腦水腫或梗塞

心臟衰竭導致血液循環減慢和迴流受阻,使血液中的液體積聚在大腦中,形成腦水腫或增加患卒中風險,即腦中風的發生機率。

肺栓塞

若患者長期臥床不動或者下肢深靜脈曲張,在心臟衰竭伴隨低壓的狀態下,下肢深靜脈血栓可能會脫落並隨著血液循環流動至肺部,堵塞肺動脈引起急性肺循環功能障礙,發生肺栓塞的風險增高。

腎功能不全

心臟泵血量減少致使腎臟灌注不足,可引起腎缺血,長期發展會導致腎絲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等病理改變,進一步損害腎功能,表現為尿量減少、貧血等症狀。

嚴重感染

心臟衰竭降低了身體對抗感染的能力,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受損,易受到細菌和真菌入侵,誘發敗血症等嚴重感染的情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