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血管迷走性暈厥的原因與治療。該疾病可能由多種原因如遺傳易感性或慢性心臟衰竭引起,針對不同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是關鍵。患者可能會經歷出汗異常、噁心等症狀,建議採取硝化甘油(NTG)、腎上腺素(Adrenaline)等藥物進行治療。此外,透過特定的訓練如平衡功能訓練也有助於改善病情。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病因
血管迷走性暈厥可能由遺傳易感性、姿勢性低血壓、慢性心臟衰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腦動脈粥狀硬化等病因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遺傳易感性
遺傳易感性是指個體攜帶某些基因突變或缺陷,這些基因可能與心血管系統功能有關。這些異常可能導致心臟或其他器官的功能不全,從而增加暈厥的風險。對於遺傳易感性的管理通常需要關注家族史並進行相關基因檢測,以評估風險並採取預防措施。
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指的是從臥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時出現血壓明顯下降,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而引起暈厥的現象。針對此病狀,建議患者在改變姿勢前先進行適當的活動,如原地踏步等,以幫助血液循環至大腦。
慢性心臟衰竭
慢性心臟衰竭時,心臟泵血能力減弱,每次收縮泵出的血液量減少,但心臟舒張期仍需繼續接受靜脈迴流的血液,此時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為了維持血壓正常,身體會透過減慢心跳、擴張外周血管來保證足夠的血液供應,此時容易發生暈厥。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藥物緩解不適症狀。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導致神經系統受損,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包括調節血壓和心率的能力,進而引發暈厥。患者可遵醫囑服用營養神經類藥物進行治療,比如甲鈷胺(Mecobalamin)、維他命B12片等。
腦動脈粥狀硬化
腦動脈粥狀硬化會導致腦部血液循環受阻,當斑塊破裂形成栓子堵塞血管時,區域性腦組織缺血缺氧,嚴重時會引起腦中風,使大腦無法向身體其他部位提供足夠的氧氣和血液,從而引發暈厥。患者應遵循醫囑使用抗血小板藥進行治療,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
建議定期進行直立傾斜試驗、頸動脈超音波、心電圖和頭顱磁共振成像等相關檢查,以監測病情變化。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快速變換體位,保持規律的飲食和睡眠習慣,有助於減少暈厥發作的風險。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症狀表現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的症狀包括出汗異常、噁心、心悸、眩暈以及站立不穩。如果這些症狀頻繁發生或伴有嚴重後果,建議尋求醫生幫助以進行進一步評估和治療。
出汗異常
當患者處於溫度較低的環境中時,會導致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刺激腎上腺素(Adrenaline)分泌增多,使身體出現壓力反應,導致出汗異常。此症狀通常出現在頸部、腋窩等大血管分佈較多的地方,也可見於全身各處。
噁心
由於腦部供血不足,影響了前庭神經核和迷路動脈的功能,進而引發噁心的症狀。這種不適感往往集中在咽喉部和上腹部,有時伴隨嘔吐反射。
心悸
此時心臟受到血液供應不足的影響,無法正常工作,從而引起心律不整。這可能導致心跳加快或不規則,產生心悸的感覺。心悸可能描述為胸腔內快速而有力的跳動感,有時可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眩暈
當大腦缺氧時,會引起前庭功能障礙,導致眩暈的發生。這是由於內耳前庭系統感受到身體位置改變而產生的錯覺。眩暈常常感到自身或周圍環境旋轉,有時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站立不穩
這種情況多是由於低血壓引起的,低血壓會使大腦供血不足,影響小腦的功能,導致平衡失調。此外,還可能是由貧血導致的,貧血會造成身體組織供氧減少,尤其是大腦皮層耗氧量較高,因此容易出現頭暈目眩的情況。患者可能會感到自身不穩定,有搖晃或難以保持直立的感覺,在行走或轉身時尤為明顯。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血壓監測、頭顱磁共振成像等相關檢查以評估心血管狀況和排除其他潛在原因。治療措施可能包括生活方式調整如增加水分攝入,避免長時間站立,以及藥物治療如富能錠(Fludrocortisone)。患者應注意避免觸發因素,如高溫或長時間站立,並隨時攜帶糖果以備緊急情況下使用。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吃什麼藥?
血管迷走性暈厥可以透過口服硝化甘油(NTG)、腎上腺素(Adrenaline)、正腎上腺素、樂普他諾(Isoprenaline)、阿托平(Atropine)等藥物來緩解症狀。但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因為該疾病可能與心血管系統有關,需要針對個體差異進行用藥。若暈厥頻繁發生或伴有其他嚴重症狀,應儘快就醫以排除潛在的心臟問題。
硝化甘油(NTG)
硝化甘油(NTG)用於治療心絞痛發作和急性冠脈症候群引起的胸痛。其能鬆弛平滑肌,擴張周邊動脈和靜脈,降低心臟負荷。使用時需注意可能出現頭痛、眩暈等不良反應,長期服用需監測血壓變化。
腎上腺素(Adrenaline)
腎上腺素(Adrenaline)可用於搶救嚴重過敏反應或其他導致休克的緊急情況。它是一種擬交感胺類藥物,能夠收縮支氣管平滑肌、增加心率和收縮力以及升高血壓。該藥物須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並遵循說明書上的劑量指導。
正腎上腺素
正腎上腺素適用於低血壓引起的心臟驟停復甦後循環不穩定。具有強烈收縮外周血管、提高血壓的作用。對本品成分過敏者禁用;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樂普他諾(Isoprenaline)
樂普他諾(Isoprenaline)可緩解支氣管痙攣和心源性休克。主要透過激動β1-腎上腺素(Adrenaline)感受器而發揮效應。不宜與普魯卡因合用,以免引起毒性反應;糖尿病患者應慎用。
阿托平(Atropine)
阿托平(Atropine)可以緩解胃腸腸絞痛、有機磷中毒等情況導致的迷走神經興奮。此藥物為抗膽鹼藥,具有阻斷節後迷走神經乙醯膽鹼感受器的作用。青光眼、攝護腺肥大患者、排尿困難者應慎用。
針對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應注意避免突然站立或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以減少觸發因素。飲食方面宜清淡,避免高糖食物,保持規律作息,有助於預防暈厥的發生。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怎麼辦?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可以透過體位變動訓練、心率變異性生物反饋訓練、直立傾斜訓練、平衡功能訓練、營養支援治療等方法來改善。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體位變動訓練
體位變動訓練通常包括逐步改變身體姿勢,如從坐位到站位,以提高對姿勢變化的適應能力。訓練可能需要數週至數月時間。此措施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因體位變動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具體針對問題中的體位變動相關觸發因素。
心率變異性生物反饋訓練
心率變異性生物反饋訓練涉及使用電子設備監測心跳節律,並透過視覺或聽覺反饋指導個體控制心率。訓練週期因個體差異而異。該訓練旨在提高自主神經系統對壓力反應的調節能力,從而減少暈厥風險。針對性地解決由心理應激導致的心率異常的問題。
直立傾斜訓練
直立傾斜訓練通常採用逐漸增加傾斜角度的方式進行,每次傾斜時間逐漸延長,直至患者能夠耐受最大傾斜角為止。此法可使患者多次經歷暈厥前兆而不致發生暈厥,從而建立耐性;同時還能鍛鍊心血管系統對直立體位的適應能力。
平衡功能訓練
平衡功能訓練主要包括各種穩定性練習,如單腿站立、閉眼行走等,在指導下逐步增加難度和挑戰度。增強核心穩定性和下肢肌肉力量,改善姿勢保持及轉換時的平衡控制力,從而降低因姿態不穩誘發的暈厥機率。
營養支援治療
營養支援治療需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包括調整食物種類和攝入量,必要時補充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最佳化身體代謝狀態,促進能量儲備恢復正常水平,幫助預防因低血糖所致的暈厥發作。
建議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特別是對於有家族史者,以便早期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並採取相應干預措施。此外,生活方式的調整,如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和充足休息,也有助於改善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