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痔瘡:手術與治療方式、月子期間的影響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7
本文介紹了產後痔瘡的防治措施。產後痔瘡可以在孕期、分娩前或產後進行手術,並列出了一系列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如過錳酸鉀(KMnO4)坐浴、區域性用藥、口服藥物治療、注射療法等。為了減輕產後痔瘡的症狀和促進癒合,建議產婦注意飲食調整,避免長時間坐著,保持肛門清潔並軟化糞便。

本文介紹了產後痔瘡的防治措施。產後痔瘡可以在孕期、分娩前或產後進行手術,並列出了一系列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如過錳酸鉀(KMnO4)坐浴、區域性用藥、口服藥物治療、注射療法等。為了減輕產後痔瘡的症狀和促進癒合,建議產婦注意飲食調整,避免長時間坐著,保持肛門清潔並軟化糞便。

產後痔瘡,該在生之前做手術還是生之後做?

產後痔瘡可以在孕期、分娩前或產後進行手術。選擇取決於病情嚴重程度、個人情況和醫生建議。

孕期

孕期出現痔瘡時,應避免使用可能影響胎兒健康的藥物治療,可透過飲食調整及坐浴緩解症狀。若經評估後認為對母子健康有利,則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考慮施行相關手術。

分娩前

對於存在嚴重痔核脫出、頻繁出血等情況者,在臨近預產期時可與主治醫師協商決定是否需要提前進行手術以減輕生產過程中的不適感以及減少術後感染風險。

產後

產後階段身體較為虛弱且需特別注意傷口護理,因此不推薦在此期間進行複雜手術;但簡單處理如硬化劑注射則可行。

哺乳期

產婦處於哺乳狀態時,某些區域性用藥可能會透過乳汁傳遞給嬰兒造成潛在風險,故須謹慎選用並遵循醫囑執行相應措施。

恢復期管理

無論何時接受治療,都應注意保持肛周清潔乾燥,並按醫囑採取預防措施以促進癒合和防止復發。

產後痔瘡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產後痔瘡的治療方式有過錳酸鉀(KMnO4)坐浴、區域性用藥、口服藥物治療、注射療法以及手術切除。如果痔瘡症狀加重或伴有出血等情況,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過錳酸鉀(KMnO4)坐浴

該方法可以減輕肛門部位腫脹和疼痛的症狀。患者可將適量過錳酸鉀(KMnO4)加入溫水中攪拌均勻後進行坐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

區域性用藥

透過使用含有利多卡因(Lidocaine)、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等成分的藥膏或栓劑來緩解瘙癢及不適感。例如麝香痔瘡膏、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等,需按醫囑規定頻率塗抹於患處。

口服藥物治療

針對血栓性外痔或合併感染所致發燒等症狀時適用。常用非處方藥品包括、槐角丸等,在服用前須評估個體健康狀況並遵循醫師指導。

注射療法

利用硬化劑如魚肝油酸鈉溶液直接注入痔核內部使其萎縮。此法快速簡便且具有較好的長期效果;但需注意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及相關併發症。

手術切除

對於保守治療無效或存在嚴重併發症者而言是最佳選擇之一。開放式或閉合式直視下均可完成上述操作,並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附加止血措施。

產婦在產後應注意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久坐久站,同時還要調整飲食結構,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促進腸道蠕動。

產後痔瘡是坐月子期間痔瘡惡化的可能原因嗎?

產後痔瘡在坐月子期間惡化的可能性存在。其原因主要包括括約肌鬆弛、腹內壓增高、糞便乾結、骨盆底肌肉張力減弱以及靜脈曲張等。如果痔瘡狀勢加重或出血嚴重,建議立即就醫以獲得適當治療。

1.括約肌鬆弛。

2.腹內壓增高。

3.糞便乾結。

4.骨盆底肌肉張力減弱。

5.靜脈曲張。

產後痔瘡什麼時候處理最適合?

產後痔瘡可以在以下時間進行治療:

1. 產後24小時內。

2. 便後及睡前。

3. 飲食調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 減少長時間坐著。

5. 軟化糞便,保持肛門清潔。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