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蕁麻疹:症狀、病因、診斷、治療、預防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1
本文介紹了濕疹和蕁麻疹的區別。這兩種疾病都可能導致皮疹、瘙癢等症狀,但其病因、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有所不同。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本文介紹了濕疹和蕁麻疹的區別。這兩種疾病都可能導致皮疹、瘙癢等症狀,但其病因、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有所不同。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濕疹蕁麻疹症狀有哪些

濕疹和蕁麻疹的症狀可能包括皮疹、瘙癢、水腫性紅斑、風團和黏膜發炎。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皮疹

濕疹和蕁麻疹都屬於皮膚發炎反應,可導致區域性組織液滲出,形成丘疹、水泡等皮損。皮疹通常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側較為常見。

瘙癢

由於免疫系統異常啟用,產生組胺等介質刺激周圍神經,進而引發瘙癢感。瘙癢可能侷限於某個區域或擴散至全身。

水腫性紅斑

當肥大細胞活化時會釋放具有發炎活性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作用於平滑肌細胞上的感受器,使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從而引起水腫性紅斑。水腫性紅斑通常發生在接觸過敏原後數分鍾到數小時內,且常伴有劇烈瘙癢。

風團

當身體受到致敏原刺激時,會導致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介質,這些介質會引起微血管壁通透性的改變,從而使液體和組織蛋白外滲進入組織間隙而形成風團。風團通常突然出現,大小不一,形態多樣,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

黏膜發炎

若患者存在慢性感染病灶、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等情況,則可能會誘發濕疹和蕁麻疹。此時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侵襲,導致黏膜發生發炎反應。發炎多集中在口腔、鼻腔、眼結膜等處,伴隨黏膜充血、腫脹等症狀。

針對濕疹和蕁麻疹的症狀,可以進行血液學檢查如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檢測以及IgE水平檢測。必要時還可進行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清特異性IgE檢測來確定過敏原。治療措施包括使用抗組織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緩解瘙癢,對於重症或長期不愈者,可遵醫囑短期口服普賴鬆(Prednisone)。患者平時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穿著粗糙或過緊的衣物摩擦皮膚,減少熱水洗澡頻率,以免加重皮膚乾燥。

濕疹蕁麻疹病因

濕疹蕁麻疹的病因可能與慢性感染、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精神神經因素以及系統性疾病等有關,因此需要針對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患者應儘快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如幽門螺杆菌感染可能導致身體處於免疫應激狀態,持續刺激身體產生發炎反應,從而引起濕疹和蕁麻疹。根除幽門螺杆菌感染有助於控制病情,常用藥物包括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等抗生素以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導致個體易感性差異,可能透過影響皮膚屏障功能和免疫應答而增加患濕疹和蕁麻疹的風險。針對家族史中的相關基因進行檢測可以幫助識別高風險人群,並採取相應預防措施。例如,可以使用PCR技術對DNA樣本進行分析以確定特定基因變異的存在。

免疫功能紊亂

免疫功能紊亂會導致身體對正常無害物質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出現濕疹和蕁麻疹等症狀。調節免疫功能是治療的關鍵,可透過口服免疫調節劑如環孢素(Cyclosporin)、Methotrexate(MTX)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來實現。

精神神經因素

精神緊張、壓力大等因素可導致體內荷爾蒙變化,進而誘發或加重濕疹和蕁麻疹的症狀。心理干預和放鬆技巧可用於減輕壓力,改善症狀,如認知行為療法、冥想等方法都可以幫助患者緩解壓力。

系統性疾病

某些系統性疾病如紅斑狼瘡可能會伴隨有皮膚病變,表現為濕疹或蕁麻疹樣皮損。治療這類疾病通常需要綜合考慮多種治療方法,比如生物製劑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等生物製劑可以用於治療自體免疫性疾病。

建議定期進行皮膚科體檢,監測病情變化,特別是對於存在遺傳過敏史者尤為重要。必要時,可進行血常規、IgE水平測定、食物不耐受測試等實驗室檢查,以評估免疫狀態和潛在致敏源。

濕疹蕁麻疹怎麼去診斷?

濕疹和蕁麻疹可以透過以下五個要點進行區分以達到正確的診斷目的。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病程特徵

濕疹通常表現為慢性、複發性皮膚發炎,伴有瘙癢和皮損。而蕁麻疹則多為急性發作,伴隨出現風團樣皮疹,並可能在數小時內自行消退。

臨床表現

濕疹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水泡等皮損,可有滲出傾向;而蕁麻疹則表現為紅色風團,大小不一且形態多樣,還可伴有水腫現象。

發病部位

濕疹常發生於手肘窩、膝蓋窩及面部等皺褶處;而蕁麻疹可在全身任何部位突然發作,但常見於軀幹和四肢伸側。

過敏史

瞭解患者是否有食物、藥物或其他已知過敏原接觸史有助於鑑別兩種疾病。濕疹患者一般不存在明確的過敏源,而蕁麻疹與特定過敏源有關的可能性較大。

檢查結果

通過觀察皮損特點、組織病理學檢查以及血液和/或皮膚試驗可以輔助判斷二者的差異。濕疹的組織病理顯示表皮細胞間橋減少或消失,無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而蕁麻疹則可見真皮血管周圍密集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濕疹蕁麻疹治療

濕疹和蕁麻疹的治療可能需要使用抗組織胺藥、激素類藥膏、免疫調節劑、中藥外敷或光療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指導。

抗組織胺藥

抗組織胺藥透過口服或注射給藥,選擇非處方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按說明書指示使用。這類藥物能緩解濕疹蕁麻疹引起的瘙癢等症狀,減輕患者不適感。

激素類藥膏

激素類藥膏包括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莫美他松糠酸酯(Mometasone furoate)等,在受影響區域薄塗一層每日一次。此類藥膏具有迅速止癢及消炎作用,適合處理急性期濕疹蕁麻疹。但長期使用需遵醫囑以防副作用發生。

免疫調節劑

免疫調節劑包括環孢素(Cyclosporin)、Methotrexate ( MTX )等,依據醫師指導定期服用。這些藥物能夠調節身體異常免疫反應,用以控制慢性或難治性濕疹蕁麻疹。須監測潛在風險並遵循醫生指導。

中藥外敷

選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功效的中藥材配製成藥膏後塗抹於患處;時間依醫囑而定。傳統中醫認為濕疹蕁麻疹多由體內濕邪積聚所致,外敷可輔助調理內部環境。注意個人可能對某些藥材過敏。

光療治療

光療治療通常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涉及特定波長紫外線照射受影響皮膚區域。此方法利用特定光線破壞致敏細胞,有助於改善病情。在接受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除上述常規療法外,建議患者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也很重要。同時,減少精神壓力,保證充足睡眠,幫助促進病情恢復。

濕疹蕁麻疹怎麼去預防?

濕疹蕁麻疹的預防可以嘗試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皮膚乾燥清潔、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調整飲食習慣、規律作息時間等方法來實現。

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

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可以減少身體產生免疫應答和發炎反應。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如食物、藥物、環境等,記錄並儘量遠離已知引起症狀加重的因素。

保持皮膚乾燥清潔

保持皮膚乾燥清潔可以防止細菌滋生,減少刺激性物質對皮膚的傷害。定期用溫水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沐浴露或肥皂;洗完後輕輕拍幹水分,可適當塗抹保溼霜。

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

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有助於促進汗液蒸發,降低因潮溼不透氣導致的不適感。選擇棉質或其他天然材料製成的衣服,避免穿太緊身或合成纖維類服裝。

調整飲食習慣

調整飲食習慣可以幫助改善身體內部環境,增強免疫力,從而減輕濕疹和蕁麻疹的症狀。建議增加蔬菜水果攝入量,減少高脂肪、高糖分及加工食品的食用頻率。

規律作息時間

規律作息時間幫助維持內分泌系統穩定狀態,進而影響到免疫系統的功能活動情況。制定合理的睡眠計劃,保證每天獲得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若患者出現瘙癢等症狀,可遵醫囑外用卡拉明洗劑(Calamine Lotion)緩解。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