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蕁麻疹:症狀、病因、診斷、治療、預防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1
本文介紹了物理性蕁麻疹。該疾病表現為風團、瘙癢、紅斑、腫脹、燒灼感等症狀,通常由冷熱刺激引起,並可伴隨日光照射、機械壓迫或昆蟲叮咬引發。診斷可通過觀察症狀、皮膚觸診、體溫測量及實驗室檢查如過敏原測試來確認。治療手段涉及冷敷、抗組織胺藥、外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以及系統性脫敏療法。

本文介紹了物理性蕁麻疹。該疾病表現為風團、瘙癢、紅斑、腫脹、燒灼感等症狀,通常由冷熱刺激引起,並可伴隨日光照射、機械壓迫或昆蟲叮咬引發。診斷可通過觀察症狀、皮膚觸診、體溫測量及實驗室檢查如過敏原測試來確認。治療手段涉及冷敷、抗組織胺藥、外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以及系統性脫敏療法。

物理性蕁麻疹症狀有哪些

物理性蕁麻疹的症狀包括風團、瘙癢、紅斑、腫脹、燒灼感,通常在接觸冷熱刺激後出現。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風團

物理性蕁麻疹是由於皮膚受到冷熱刺激後出現過敏反應,導致肥大細胞活化和釋放組胺等發炎介質,引起微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從而形成風團。風團通常出現在受冷或受熱的皮膚區域,可能伴有紅色或白色邊緣。

瘙癢

當皮膚受到物理因素刺激時,會誘導神經末梢產生P物質,後者能促進肥大細胞脫顆粒,進而引發瘙癢。此外,發炎因子如白介素-4也可透過信號轉導途徑啟用瘙癢感受器,加劇瘙癢感。瘙癢通常位於受累皮膚區域,可能因搔抓而加重。

紅斑

物理性蕁麻疹中,皮膚受到溫度變化或其他物理因素刺激時,肥大細胞被啟用並釋放組織胺等介質,這些介質會導致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漿外滲,從而形成局限性水腫。紅斑通常出現在接觸冷或熱物體後的幾分鐘內,可自行消退。

腫脹

腫脹是由區域性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液體積聚,這可能是由物理性蕁麻疹所誘發的免疫應答所致。腫脹通常發生在暴露於冷或熱環境後,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適感。

燒灼感

當皮膚受到物理因素刺激時,可能會導致神經纖維發生衝動,此時神經衝動傳入大腦皮層,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就會出現燒灼感。燒灼感通常與風團同時出現,但並不總是伴隨風團。

針對物理性蕁麻疹的症狀,可以進行皮膚科專科檢查,包括臨床評估和必要時的實驗室檢測。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組織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進行治療。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避免已知觸發因素,保持皮膚清潔乾燥,穿著透氣舒適的衣物,以減少症狀發作。

物理性蕁麻疹病因

物理性蕁麻疹的病因可能與日光照射、冷刺激、熱刺激、機械壓迫或昆蟲叮咬有關。針對不同病因,治療方法各異,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指導。

日光照射

日光中的紫外線和可見光可以引起皮膚發炎反應,導致血管擴張和組織水腫。患者可遵醫囑使用遮陽傘、防曬霜等措施進行防護。

冷刺激

當皮膚受到寒冷刺激時,身體為了保持體溫會釋放組胺等介質,這些介質會導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從而引起區域性水腫和紅斑。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減少暴露於寒冷環境的時間,並穿著保暖衣物以減少不適感。

熱刺激

高溫會導致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從而誘發蕁麻疹。對於此類患者,應避免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中,可透過風扇或冷氣調節室溫。

機械壓迫

機械壓迫會引起區域性微循環障礙,導致肥大細胞活化並釋放組胺等介質,進而出現蕁麻疹的症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透過穿戴鬆散透氣的衣物來減輕症狀。

昆蟲叮咬

昆蟲叮咬後會釋放毒液,其中的化學物質會刺激皮膚,引發免疫系統的反應,產生蕁麻疹。對於這種情況,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外用清涼油、綠油精等藥物緩解瘙癢。

此外,患者還要注意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在確診為物理性蕁麻疹後,可以透過血常規、IgE檢測、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等檢查專案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及確定致敏源。

物理性蕁麻疹怎麼去診斷?

物理性蕁麻疹可以通過觀察症狀、觸診皮膚、測量體溫、使用過敏原測試和實驗室檢查等方法進行診斷。如果懷疑患有該疾病,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物理性蕁麻疹治療

物理性蕁麻疹的治療可以考慮冷敷、抗組織胺藥、類固醇外用、免疫調節劑、系統性脫敏療法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冷敷

使用溫度適宜的溼毛巾對受患處進行區域性冷敷處理。透過降低神經興奮性、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發炎介質來緩解瘙癢感及減輕血管擴張現象。

抗組織胺藥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勝克敏(Cetirizine)片、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抗組織胺藥物進行止癢治療。上述藥物具有抑制組織胺釋放的作用,能有效阻斷組胺H1感受器,從而起到止癢效果。

類固醇外用

患者可遵照醫生指導,在皮膚受損區域塗抹普賴鬆(Prednisone)、地塞松藥膏(Dexamethasone)等含類固醇類外用藥膏。這類製劑能夠迅速抑制免疫應答反應,具有高效抗炎作用,有助於控制區域性發紅、腫脹等症狀。

免疫調節劑

患者需依據醫囑選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環孢素(Cyclosporin)等免疫調節劑進行系統化治療。這些藥物具有調節身體免疫功能紊亂狀態的作用機制,對於改善自身免疫異常所致之皮膚超敏反應有積極作用。

系統性脫敏療法

此方法通常由專業醫師引導患者識別並逐步接觸誘發其產生過敏反應的物質,旨在透過反覆暴露於漸進增加濃度的致敏原而達到減少或消除對其敏感度的效果。該策略利用了長期迴避致敏原可能導致強化其記憶聯絡至過敏原-症狀鏈這一原理;施行過程中需密切監測個體反應以防出現意外加劇風險。

除接受醫療干預外,建議患者避免穿著粗糙或緊身衣物,以免摩擦皮膚導致症狀加重。

物理性蕁麻疹怎麼去預防?

物理性蕁麻疹的預防可以採取避免冷熱刺激、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保持室內通風乾燥、避免攝入已知過敏食物、減少精神壓力等措施。

避免冷熱刺激

避免冷熱刺激可以減少皮膚受到物理因素的影響,進而降低發生蕁麻疹的機率。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直接吹冷氣、電扇,同時也要避免長時間處於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環境中。

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

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有助於促進汗液排出,從而降低對皮膚的摩擦和刺激,減少誘發蕁麻疹的機會。建議選擇棉質或其他透氣材料作為日常著裝,並確保衣物寬鬆以減少摩擦。

保持室內通風乾燥

保持室內通風乾燥幫助空氣流通,減少致敏原如塵蟎等的數量,降低接觸機會,從而預防蕁麻疹的發生。開窗換氣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空氣流通方式,特別是在天氣晴好時,應多開窗通風。

避免攝入已知過敏食物

避免攝入已知過敏食物可減少身體產生相應的IgE抗體,降低發生Ⅰ型超敏反應的風險,從而預防蕁麻疹的發生。對於已知過敏的食物,應徹底從飲食中剔除,並在購買食品時仔細檢視成分標籤。

減少精神壓力

減少精神壓力有助於改善免疫狀態,提高身體抵抗力,從而減少因心理因素導致的免疫異常而誘發蕁麻疹的可能性。可透過運動、冥想等方式減輕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也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

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者伴有呼吸困難等情況,應及時前往醫院皮膚科就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