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新冠感染的症狀、原因、診斷方法、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
新冠症狀有哪些
新冠感染的症狀包括發燒、乾咳、疲勞、頭痛、肌肉疼痛等,通常在感染後1-14天內出現。由於這些症狀與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建議進行新冠病毒檢測以確認診斷。
發燒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身體免疫系統會識別並清除病原體,在此過程中會產生發炎反應和內源性致熱因子,導致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出現發燒的現象。發燒通常起始於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隨著體溫升高可能出現出汗等不適感。
乾咳
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黏膜傷害和發炎反應,導致咳嗽反射增強,從而引發乾咳的症狀。乾咳主要發生在咽喉部和支氣管區域,患者可能伴隨喉嚨癢或刺痛感。
疲勞
當身體受到新冠病毒侵襲時,為抵禦外敵,身體處於應激狀態,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此時,細胞為了維持生命活動需要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因此會透過提高心率和呼吸頻率來滿足需求,進而感到疲勞。乏力感普遍存在於感染期間,從感染初期一直持續到恢復期,尤以午後明顯。
頭痛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病毒刺激神經系統或間接影響腦血管功能,導致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引起頭痛的發生。頭痛一般位於額頭、眼眶周圍或整個頭部,有時可呈鈍痛或搏動樣痛。
肌肉疼痛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病毒進入體內後會大量複製,使人體產生發炎反應,這些發炎因子可能會刺激肌肉組織,導致肌肉疼痛的情況發生。肌肉疼痛常見於頸部、肩部、背部和四肢,疼痛程度可以從輕微不適到劇烈疼痛不等。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或抗原檢測明確是否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後,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可遵醫囑使用、金花清感顆粒等藥物緩解症狀;重症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需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日常應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以減少傳播風險。
新冠病因
新冠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但也可能與免疫功能低下、遺傳易感性、環境暴露以及密切接觸感染者等因素有關。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患者應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診療方案。
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後,在宿主細胞內複製擴增,產生各種蛋白和核酸片段,這些片段作為抗原激發身體產生針對病毒及其成分的特異性免疫應答。患者可遵醫囑使用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艾塞可威(Acyclovir)等藥物進行治療。
免疫功能低下
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受損導致無法有效抵禦病原體入侵,當感染新冠病毒時,其免疫反應較弱,無法迅速清除病毒,從而出現持續感染的情況。可以考慮遵照醫生的意見服用Paracetamol/Amantadine、等藥物改善病情。
遺傳易感性
遺傳因素可能導致個體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如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能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必要時,可以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透過血常規、CRP檢測、肺部CT掃描等方式評估身體狀況。
環境暴露
長時間處於空氣不流通或者人口密集的環境中,可能會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機率。因為新冠病毒可透過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以及密切接觸傳播的方式進行擴散。建議平時要保持室內通風良好,減少前往人員密集的地方。
密切接觸感染者
如果經常與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觸,會導致感染機率大大增加,主要是因為新冠病毒可以透過呼吸道分泌物、眼結膜等途徑進行傳播。若已經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需要及時隔離並配合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
日常生活中,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提高免疫力,外出佩戴口罩,儘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降低感染風險。
新冠怎麼去診斷?
新冠感染的診斷可以透過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血清抗體檢測、胸部X光或CT檢查、咽拭子採集和症狀評估來實現。如果懷疑感染了新冠病毒,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確診和治療。
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
透過提取呼吸道樣本中的核酸片段並擴增其數量以檢測是否存在新冠病毒RNA,該方法具有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能快速確定是否為病毒感染。
血清抗體檢測
利用抗原-抗體反應原理,在體外形成凝集沉澱現象,進而判斷是否存在針對特定抗原成分的免疫球蛋白G或IgM類抗體,可作為輔助手段協助診斷。
胸部X光或CT檢查
觀察肺部是否有發炎表現及其他異常情況;結合臨床症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後作出診斷。
咽拭子採集
使用棉籤輕輕旋轉擦拭兩側扁桃腺隱窩壁取樣,並立即送至指定地點進行PCR檢測;採集時應避免劇烈咳嗽以免引起嘔吐反射。
症狀評估
包括發燒、乾咳、乏力等症狀出現時間以及嚴重程度等指標進行量化分析,與其他可能原因如流感等相鑑別。
新冠治療
新冠感染的治療可以採取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治療、氧療、抗凝治療等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旨在使用特定藥物如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阿茲夫定片來直接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從而控制病情進展。這些藥物透過干擾病毒RNA合成或蛋白質組裝過程來阻斷其生命週期,對減少輕至重度COVID-19患者的病毒載量有益。
免疫調節治療
免疫調節治療通常包括使用類固醇、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式調節身體免疫反應,減輕發炎傷害。此措施有助於平衡過度啟用的免疫反應與病原體清除之間的關係,防止因過度發炎導致的器官損害。
氧療
氧療是給予患者高流量氧氣吸入以改善低氧血癥的方法,在家中可透過面罩或鼻導管進行。低氧血癥會導致組織缺氧,引起呼吸困難和其他嚴重併發症,及時提高血液中氧氣水平可改善預後。
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涉及使用抗血小板藥或抗凝劑如拜瑞妥(Rivaroxaban)預防或治療血栓形成。COVID-19感染可能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促進血栓形成,故抗凝治療能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在進行任何治療前,應評估個體差異並考慮合併症的影響。若出現呼吸急促或其他嚴重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新冠怎麼去預防?
新冠的預防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定期通風以及接種疫苗。
佩戴口罩
透過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斷飛沫傳播和空氣氣溶膠傳播,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選擇合適的口罩如醫用外科口罩或KN95口罩,並正確佩戴於面部,在公共場合、密閉空間內及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使用。
勤洗手
新冠病毒主要經由呼吸道傳播,但也可透過汙染的手部接觸口鼻傳播。勤洗手可減少手部攜帶病毒的機會,從而降低感染風險。建議使用肥皂和流動水充分清洗雙手至少20秒,特別是在觸控公共場所物品後或咳嗽、打噴嚏後。
保持社交距離
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保持一定距離有助於減少吸入感染者撥出的帶有病毒的微小顆粒的可能性。建議在人群密集場所與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距離,並盡量避免面對面交談。
定期通風
定期開窗通風可以讓室內空氣流通起來,降低空氣中病原體濃度,從而降低感染機率。每天至少開窗通風兩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接種疫苗
接種新冠疫苗能夠刺激身體產生針對該病毒的免疫應答,提高身體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應及時前往附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指定接種點進行免費接種。
若出現發燒、乏力等疑似感染症狀,建議及時進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以確認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