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尿感:症狀、病因、診斷、治療、預防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1
本文介紹了餘尿感的症狀及可能的原因,並強調了針對不同原因應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餘尿感通常伴隨著尿頻、尿急、尿不盡、尿失禁、夜尿增多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在明確病因後,可採用非手術治療如口服藥物治療,嚴重時也可選擇手術治療。

本文介紹了餘尿感的症狀及可能的原因,並強調了針對不同原因應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餘尿感通常伴隨著尿頻、尿急、尿不盡、尿失禁、夜尿增多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在明確病因後,可採用非手術治療如口服藥物治療,嚴重時也可選擇手術治療。

餘尿感症狀有哪些

餘尿感可能伴隨尿頻、尿急、尿不盡、尿失禁、夜尿增多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頻

尿頻是指排尿次數明顯超過正常水平,可能由攝護腺增生、膀胱炎等疾病導致。這些疾病會導致泌尿系統平滑肌過度活動或膀胱容量減少。尿頻通常表現為頻繁的小便感覺,但每次排尿量較少。

尿急

尿急可能是由於膀胱炎、尿道炎等炎症性疾病引起的,發炎刺激可導致膀胱肌肉收縮過快,儲尿期縮短。尿急常伴有強烈的排尿慾望,難以控制。

尿不盡

尿不儘可能是因為攝護腺肥大壓迫後尿道所致,此時膀胱出口受阻,無法完全排空膀胱內容物。患者會感到總有尿意,但每次排尿量不多,且難以排盡。

尿失禁

尿失禁多是由於年齡增長導致的盆底肌肉功能減弱或者神經系統傷害造成的括約肌控制能力下降。尿失禁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嚴重時甚至在咳嗽或打噴嚏時也會發生。

夜尿增多

夜尿增多可能與睡前飲水過多、攝護腺增生、糖尿病腎病等因素有關。睡前飲水過多會導致夜間尿液形成增加;而攝護腺增生則會壓迫後尿道,使排尿不暢,從而引起夜尿增多的現象。夜尿次數大於等於2次/晚,且逐漸增多為特徵。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超音波檢查以評估泌尿系統的狀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α-感受器阻滯劑坦索羅辛(Tamsulosin)、5α-還原酶抑制劑非那雄胺(Finasteride)等,重症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長時間憋尿,同時還要注意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餘尿感病因

餘尿感可能由膀胱炎、膀胱結石、輸尿管下段阻塞、攝護腺增生或膀胱頸攣縮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膀胱炎

膀胱炎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膀胱壁發炎,發炎刺激可導致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等症狀。這些病原體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抗生素是主要治療方法,如頭孢曲松(Ceftriaxon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可以有效殺滅致病微生物。

膀胱結石

膀胱結石是指在膀胱內形成的固體結晶體,當結石移動時會引起尿道灼熱感、尿頻、尿急以及血尿。其形成原因可能與代謝異常、感染或其他疾病有關。手術移除是解決膀胱結石的主要方法,例如經尿道膀胱鏡取石術、恥骨上膀胱切開取石術等。

輸尿管下段阻塞

輸尿管下段阻塞指輸尿管末端由於結石、腫瘤等原因出現狹窄或堵塞,此時會導致腎盂積水並引起腰痛、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這使得尿液無法順利流入膀胱,從而產生餘尿感。對於輸尿管下段阻塞,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解除阻塞,如輸尿管鏡下碎石術、經皮腎鏡取石術等。

攝護腺增生

攝護腺增生是一種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疾病,隨著年齡增長,腺體組織逐漸增大,壓迫尿道,導致排尿不暢,進而引發餘尿感、尿頻、夜尿增多等症狀。藥物治療是首選方案,常用α感受器阻滯劑如坦索羅辛(Tamsulosin)、特若辛(Terazosin)等,透過鬆弛平滑肌改善排尿功能。

膀胱頸攣縮

膀胱頸部肌肉過度收縮或纖維化導致排尿障礙,進一步影響膀胱容量,引起餘尿感、尿流變弱等症狀。膀胱頸擴張術是一種常用的外科手術方式,透過擴大膀胱頸部來改善排尿功能。

建議患者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以便早期發現並處理任何潛在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量,促進排洩,同時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餘尿感怎麼去診斷?

餘尿感可以透過以下步驟進行診斷:

1. 病史採集:詢問患者是否有排尿困難、尿頻、夜尿增多等症狀。

2. 身體檢查:包括腹部和骨盆腔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壓痛或腫塊等異常情況。

3. 尿液分析:檢測尿液中的白血球、紅血球、蛋白質等指標是否正常。

4. 泌尿系統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檢查或X光檢查,可顯示膀胱容量及有無結石等情況。

5. 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測定:對於男性患者,可以排除攝護腺疾病引起的餘尿感。 。

以上是常見的用於診斷餘尿感的方法,具體選擇何種方法需根據患者的病情而定。如果症狀持續存在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便明確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餘尿感治療

餘尿感可以考慮生活方式調整、膀胱訓練、抗膽鹼藥、α感受器阻滯劑、植物療法等方法來緩解。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排除其他潛在的泌尿系統疾病。

生活方式調整

患者可嘗試減少飲水量、睡前限制液體攝入等方式來控制排尿次數。因為夜間睡眠時身體代謝減慢,此時如果攝入過多水分會導致膀胱充盈速度加快,從而引起餘尿感。

膀胱訓練

透過定時排尿以及盆底肌肉鍛鍊來進行膀胱功能訓練,旨在改善膀胱容量和控制能力。此方法有助於增強膀胱括約肌力量及穩定性,提高對儲尿期異常訊號的耐性,減輕餘尿感症狀。

抗膽鹼藥

抗膽鹼藥物如托特羅定(Tolterodine)片、衛喜康(Solifenacin Succinate)片等可用於緩解過度活躍的膀胱收縮引起的餘尿感。這類藥物透過抑制乙醯膽鹼的合成與釋放,降低神經傳導物質對膀胱平滑肌的刺激作用,從而改善膀胱過度活動狀態。

α感受器阻滯劑

α感受器阻滯劑包括坦索羅辛(Tamsulosin)膠囊、甲磺酸多薩坐辛(Doxazosin Mesylate)等,適用於因攝護腺增生導致的餘尿感。這類藥物能夠鬆弛攝護腺和膀胱頸口的平滑肌,增加尿道口徑,改善排尿困難等症狀。

植物療法

某些草本植物如金絲桃、鋸葉棕等據稱具有促進泌尿系統健康的作用,可透過口服補充劑形式攝入。這些天然成分可能有助於緩解輕度至中度的餘尿感及相關不適感覺;對於重度或複雜病例,則需謹慎考慮其效果與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任何治療前,應先排除潛在的器質性疾病,以免延誤病情。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適量運動、均衡飲食,也有助於改善餘尿感的症狀。

餘尿感怎麼去預防?

餘尿感可以透過排尿訓練、膀胱功能鍛鍊、飲食調整、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等方法進行預防。

排尿訓練

透過有意識地控制排尿時間和頻率來增強盆底肌肉和神經對膀胱的控制力。建議每天進行多次排尿訓練,每次持續數秒鐘至數十秒不等。

膀胱功能鍛鍊

透過定時排尿、憋尿等方式刺激膀胱,提高其容量和收縮力。每日固定時間進行膀胱功能鍛鍊,如每小時排一次尿或每隔兩小時排一次尿。

飲食調整

減少利尿食物攝入可降低尿液產生量,從而緩解餘尿感。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高鹽、高糖食品,多喝水並保持規律作息。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通常採用α感受器阻滯劑或抗膽鹼藥以改善尿道平滑肌張力和增加膀胱穩定性。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坦索羅辛(Tamsulosin)、奧昔布寧(Oxybutynin)等藥物進行治療。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涉及改變生活習慣,如限制飲酒和咖啡因攝入,以減少膀胱刺激。建議患者減少酒精和含咖啡因飲料的攝入量,同時注意個人衛生。

如果上述措施無效或症狀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