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大腸癌:症狀、病因、診斷、治療、預防

分類: 癌症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1
本文介紹了痔瘡和大腸癌的區別。痔瘡與大腸癌均屬肛門直腸疾病範疇,但兩者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方式各異。痔瘡多由不良生活習慣引起,而大腸癌涉及多種風險因素如家族史、特定基因突變等。針對這兩種疾病的診斷需藉助專業醫學手段,例如肛門指診、影像學檢查等。

本文介紹了痔瘡和大腸癌的區別。痔瘡與大腸癌均屬肛門直腸疾病範疇,但兩者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方式各異。痔瘡多由不良生活習慣引起,而大腸癌涉及多種風險因素如家族史、特定基因突變等。針對這兩種疾病的診斷需藉助專業醫學手段,例如肛門指診、影像學檢查等。

痔瘡大腸癌症狀有哪些

痔瘡和大腸癌都屬於肛門直腸疾病,但兩者是不同的病症。其症狀主要表現為便血、疼痛、排便習慣改變、腹部腫塊以及全身症狀。

便血

由於痔核表面黏膜糜爛或破潰會引起出血,血液通常隨糞便排出,有時呈鮮紅色或暗紅色。而大腸癌患者多為持續性、伴有身體消瘦的鮮血便。

疼痛

內痔嚴重時可有肛門劇烈疼痛,外痔位於齒線以下,故神經支配屬植物神經系統,覺少有痛楚,若偶有肛門瘙癢潮溼,經搔抓或磨擦,則可能引起濕疹。大腸癌一般無明顯疼痛感覺,但當癌症侵蝕周圍組織器官會出現持續隱痛。

排便習慣改變

包括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排便不盡感等。這是由於腫瘤刺激腸道導致的不正常排便模式。

腹部腫塊

在右髂窩上方、結腸肝曲部位觸及腫塊,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且不易推動,隨著病情的發展,腫塊會逐漸增大並固定不動。此現象常見於中晚期的大腸癌患者。

全身症狀

如貧血、乏力、發燒等症狀,主要是因為長期慢性失血及毒素吸收所致;而在大腸癌後期常發生遠處轉移,常見的 distant metastases sites 包括 肝臟、肺部、骨等,還會伴隨相應器官的功能障礙,如黃疸、呼吸困難、高鈣血症等。

痔瘡大腸癌病因

痔瘡與大腸癌的病因可能有不同,前者多是由於長期飲食不規律、久坐不動等導致肛門靜脈曲張所致,後者則與遺傳因素、大腸息肉、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以及大便習慣改變有關。鑑於兩者在症狀表現及處理方式上存在差異,應區別對待並採取相應措施。

長期飲食不規律

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和消化吸收障礙,進而引起便秘或腹瀉,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痔瘡。此外,如果經常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則可能會對肛門黏膜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導致區域性血管擴張充血,從而誘發痔瘡。患者可以調整飲食結構,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芹菜、燕麥等,有助於促進胃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

遺傳因素

當家族中存在有患大腸癌或者痔瘡的人群時,其後代發生這兩種疾病的機率也會相應增加。這是由於遺傳物質中的基因突變所導致的。對於存在家族史者,應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以及肛門指診以早期發現病變並及時處理。

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指突出於腸壁表面的良性腫瘤樣病變,如果不及時處理,有發展成大腸癌的風險。息肉組織可能會影響排洩物透過腸道的速度,導致糞便積聚並形成堅硬的塊狀物,從而引起痔瘡。內鏡下切除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例如使用電凝器或雷射裝置對息肉進行燒灼或切割。

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

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在病情活動期容易出現直腸出血的情況,反覆發作可導致肛周皮膚傷害,進而引發痔核形成。另外,發炎因子還可能導致腸道黏膜下靜脈叢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循環受阻,進一步加重了痔瘡的症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美沙拉秦(Mesalazine)等藥物緩解不適症狀。

大便習慣改變

長時間憋便、蹲廁所時間過長等不良排便習慣,會使腹壓增大,壓迫到肛管周圍靜脈叢,使靜脈曲張,從而誘發痔瘡。若未及時改善則有可能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患者調整好個人的生活習慣,定時定點去排便,不要長時間憋便,也不要玩手機、看書等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針對痔瘡和大腸癌的病因,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以減少相關風險。必要時,可以在醫師指導下進行結腸鏡檢查、直腸指檢等,以便早期發現並干預相關疾病。

痔瘡大腸癌怎麼去診斷?

痔瘡和大腸癌的診斷可以透過肛門指診、直腸鏡檢查、鋇劑灌腸X光檢查、電子結腸鏡以及病理活檢等方法來區分。如果症狀或體徵指向特定疾病,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取準確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肛門指診

透過醫生使用戴手套的手指觸控患者肛門及周圍區域進行初步篩查。此步驟簡單快捷,並可發現是否存在異常腫塊等體徵。

直腸鏡檢查

利用一根帶有攝影機的小型內視鏡插入患者的肛門進行觀察內部情況;一般情況下無需麻醉即可完成該項操作。該裝置能夠清晰地顯示出病變位置及其形態學特點。

鋇劑灌腸X光檢查

受檢者口服含硫酸鋇的溶液後平臥於床上,在一定壓力下使鋇液流入直腸與結腸交接處形成一層薄膜狀物質後再攝片顯示其輪廓影象。本法能直觀地反映出腫瘤大小、形狀及所在部位等情況。

電子結腸鏡

將帶有微型攝影機的纖維光導儀器經肛門緩慢進入整個結腸直到回盲瓣為止,並在行進過程中取組織標本送至實驗室做進一步分析。此項檢查時間較長但準確性高且可同時處理多種相關問題。

病理活檢

從疑似病灶處切取一小塊組織樣本送往實驗室進行顯微鏡下評估以確定是否為惡性腫瘤。活檢結果是確診大腸癌最可靠依據之一。

在明確診斷前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防加重痔瘡病情。此外還要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定量排便有助於減少對肛門壁的壓力和摩擦。

痔瘡大腸癌治療

痔瘡和大腸癌的治療方法有所不同。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痔瘡治療

痔瘡可以透過藥物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進行處理。非手術療法包括高纖維飲食、坐浴以及使用區域性外用藥膏等措施緩解症狀;對於較大或嚴重病例,則可能需要經肛門內鏡下直視下微創手術。

大腸癌治療

大腸癌通常採用綜合治療方案, 包括化療、放療及手術等方法。具體選擇哪種方式取決於癌症分期及其位置與大小等因素; 一般而言, 初期發現的大腸癌可透過根治性手術治療。

- 預防痔瘡的發生應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如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長時間久坐等。

- 患者平時應注意觀察糞便的顏色和形態變化,若出現黑色柏油樣便或血便等情況需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痔瘡大腸癌怎麼去預防?

痔瘡大腸癌的預防可以透過飲食纖維增加、定期運動促進腸道運動、避免長時間久坐、減少酒精和辛辣食物攝入以及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等措施來實現。

飲食纖維增加

透過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來軟化糞便,減輕排便時對肛門及直腸組織的壓力和摩擦。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地瓜等。

定期運動促進腸道運動

規律的身體活動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增強盆底肌肉力量,從而減少患這兩種疾病的風險。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或騎自行車。

避免長時間久坐

長時間坐著不動會導致血液循環減緩,增加患上痔瘡和大腸癌的風險。每小時起身走動幾分鐘或者使用腳踏墊可以幫助緩解腿部疲勞,同時也有助於預防上述情況發生。

減少酒精和辛辣食物攝入

酒精和辛辣食物可能會刺激腸道黏膜,導致發炎反應加劇,進而誘發相關疾病的發生。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過量飲酒以及食用過多辛辣食品。

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結腸內部的情況,及時發現異常病變並採取相應治療措施,降低患病風險。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如果患者出現了便血、腹痛等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