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白癬:症狀、病因、診斷、治療、預防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1
本文介紹了皮膚白癬的症狀、病因、診斷與治療以及預防措施。皮膚白癬的典型症狀包括白色鱗屑、瘙癢、掉髮、斷髮,有時具有傳染性接觸傳播。皮膚白癬的治療通常採用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藥物,如特比奈芬(Terbinafin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服,儘量選擇寬鬆舒適的棉質衣物,以免刺激皮膚。

本文介紹了皮膚白癬的症狀、病因、診斷與治療以及預防措施。皮膚白癬的典型症狀包括白色鱗屑、瘙癢、掉髮、斷髮,有時具有傳染性接觸傳播。皮膚白癬的治療通常採用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藥物,如特比奈芬(Terbinafin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服,儘量選擇寬鬆舒適的棉質衣物,以免刺激皮膚。

皮膚白癬症狀有哪些

皮膚白癬的典型症狀包括白色鱗屑、瘙癢、掉髮、斷髮,有時具有傳染性接觸傳播。由於白癬可能具有傳染性,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準確診斷和治療。

白色鱗屑

皮膚白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當真菌侵犯表皮時,會導致角質層過度增生,從而形成白色鱗屑。鱗屑通常出現在頭皮、軀幹等處,堆積在毛髮周圍,有時可伴有輕微發炎反應。

瘙癢

由於真菌刺激身體免疫系統產生炎性細胞和介質,這些物質會引發區域性瘙癢感。瘙癢多發生在感染區域,可能伴隨有不同程度的皮膚乾燥和脫屑。

掉髮

真菌侵入毛囊後,會破壞毛囊組織,導致頭髮脫落。此外,發炎反應也可能傷害毛囊,進一步加劇掉髮。掉髮主要集中在受感染區域,可能呈現斑片狀掉髮模式。

斷髮

真菌直接作用於毛髮表面,使毛髮結構受損,變得脆弱易折斷;同時,發炎反應可能導致毛囊微環境改變,影響毛髮生長週期。斷發現象常見於感染區邊緣,表現為毛髮逐漸變短並最終脫落。

傳染性接觸

白癬可透過直接接觸傳播,如共用梳子或毛巾,其中的真菌可在個體間交叉感染。感染風險取決於個體免疫力狀態以及是否採取了預防措施,密切接觸可能導致廣泛傳播。

針對皮膚白癬的症狀,建議進行真菌顯微鏡檢或培養以確定致病菌種類。治療措施包括外用抗真菌藥膏,如特比奈芬(Terbinafine)乳膏、酮康唑(Ketoconazole)等,必要時也可遵醫囑口服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唑(Flu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等。患者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他人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患處乾燥清潔,以減少傳染風險。

皮膚白癬病因

皮膚白癬可能是由真菌感染、接觸傳染源、免疫功能低下、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遺傳易感性等引起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真菌感染

真菌侵入皮膚角質層後,在適宜條件下大量繁殖,導致發炎反應和組織傷害,出現典型皮損。患者可遵醫囑區域性外用抗真菌藥膏進行治療,如特比奈芬(Terbinafine)乳膏、酮康唑(Ketoconazole)等。

接觸傳染源

透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受汙染的物品或表面傳播給他人,引起交叉感染。建議定期清潔家居環境,保持個人衛生,以減少傳染風險。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克氯黴唑(Clotrimazole)、咪康唑(Miconazole)進行治療。

免疫功能低下

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受損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影響而降低抵抗力,無法有效抵禦真菌入侵,從而增加感染風險。針對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可以考慮口服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等藥物進行治療。

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

免疫抑制劑能夠減緩身體對異物的排斥反應,但同時也降低了對抗真菌的能力,使得皮膚更容易被感染。對於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應特別注意預防皮膚感染,可透過塗抹複合苯甲酸(Benzoic acid)搽劑、水楊酸(Salicylic Acid)軟膏等方式緩解不適症狀。

遺傳易感性

個體攜帶某些基因突變可能使其成為易感者,但並非絕對發病。雖然不能改變遺傳背景,但可以透過提高警惕性和採取防護措施來減少患病機會,例如避免頻繁處於潮溼溫暖環境。

皮膚白癬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共用毛巾、浴巾等個人用品,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此外,建議定期到醫院進行真菌培養等相關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病情變化。

皮膚白癬怎麼去診斷?

皮膚白癬可以通過觀察皮損形態、鱗屑特徵、真菌鏡檢、伍德燈檢查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進行診斷。

皮損形態

透過肉眼觀察病變部位的皮膚表現,包括大小、形狀、分佈等。不同型別的白癬具有特定的皮損形態,如黃癬呈圓形痂斑,白癬為白色鱗屑斑塊。

鱗屑特徵

刮取一小部分受損區域的鱗片樣本,並對其進行顯微鏡下分析以確定是否存在典型特徵性結構。例如,黃癬鱗片中含有硫磺顆粒;而白癬則表現為無結構角質層碎片。

真菌鏡檢

使用棉籤輕壓受捂數量後採集樣品並在顯微鏡下鑑定是否有真菌存在及種類。若發現有大量孢子或菌絲,則高度支援白癬診斷。

伍德燈檢查

將受影響區域放置於特殊的紫外線下照射並評估所呈現的顏色變化情況來輔助判斷是否感染了白蘚。正常皮膚在伍德燈下通常會呈現出綠色或藍色熒光,而白癬則可能呈現亮橙色或黃色熒光。

組織病理學檢查

從疑似病灶處切取小塊組織標本送至實驗室進行處理和染色後再藉助顯微鏡仔細觀察細胞結構異常現象。該方法能夠清晰地顯示出表皮細胞核周圍有一圈紅色暈輪的現象,這是白癬特有的病理改變。

如果懷疑患有皮膚白癬,建議及時就醫以便獲得準確診斷和適當治療。上述各項測試結果應由專業醫師解讀與分析。

皮膚白癬治療

皮膚白癬可以透過抗真菌藥膏治療、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紫外線照射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抗真菌藥膏治療

選擇適當的外用抗真菌藥膏,如黴克頓(Clotrimazole)、咪康唑等,輕薄塗抹於受感染區域,按醫囑定期使用。這類藥膏能有效抑制或殺死引起白癬的真菌,減輕發炎反應,促進皮膚癒合。

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

根據醫生處方,在餐後服用口服抗真菌藥物,例如氟康唑(Flu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等非系統性抗真菌劑。這些藥物透過干擾真菌細胞壁合成來發揮效果,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可從體內徹底清除致病真菌。

紫外線照射治療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接受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治療,通常分為UVA和UVB兩種方式。紫外線對某些型別的真菌有殺菌作用,有助於控制白癬病情;但需密切監測以防曬傷或其他不良反應發生。

在治療皮膚白癬的過程中,患者應保持患處清潔乾燥,避免過度搔抓,以免導致皮損加重。此外,患者還可適當進食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奇異果、西柚等,幫助增強身體免疫力,輔助疾病的恢復。

皮膚白癬怎麼去預防?

皮膚白癬的預防可以透過保持皮膚乾燥清潔、避免共用個人物品、穿著透氣衣物、均衡飲食富含維生素D以及定期體檢皮膚狀況等方法來實現。

保持皮膚乾燥清潔

保持皮膚乾燥和清潔可以減少真菌滋生,降低感染風險。

避免共用個人物品

個人衛生用品如毛巾、浴巾等應與他人分開使用,以免接觸傳染源而發生感染。

穿著透氣衣物

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或其他天然纖維製成的衣物有助於促進皮膚健康,減少因不透氣引起潮溼而誘發感染的可能性。

均衡飲食富含維生素D

合理膳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類、蘑菇等,可輔助增強身體免疫力,降低患皮膚病的風險。

定期體檢皮膚狀況

定期進行皮膚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並治療可能存在的皮膚問題,減少患白癬的機會。

若患者出現疑似皮膚白癬的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皮膚科就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