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過敏反應性疾病:過敏反應原理、類超敏應激

分類: 過敏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3
本文介紹了過敏反應原理及相應症狀,並強調了若症狀嚴重或持續時應及時就醫。還簡述了一種與自體免疫性疾病相關的疾病——IgG4相關性疾病。

本文介紹了過敏反應原理及相應症狀,並強調了若症狀嚴重或持續時應及時就醫。還簡述了一種與自體免疫性疾病相關的疾病——IgG4相關性疾病。

過敏反應原理

過敏反應原理是身體對某些物質(如花粉、食物或藥物)產生過度免疫反應,導致發炎和症狀出現。症狀包括蕁麻疹、瘙癢、呼吸困難、紅斑和水腫。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不退,應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蕁麻疹通常表現為身體不同部位出現紅色、腫脹且伴有瘙癢的斑塊。

瘙癢

當身體受到過敏原刺激時,免疫系統會釋放組胺等介質,這些介質能夠作用於神經末梢,引起瘙癢感。瘙癢可能出現在任何部位,但常見於皮膚暴露區域。

呼吸困難

過敏反應可能導致氣道平滑肌收縮和腫脹,從而減少氣道直徑並降低通氣量。這使得患者感到呼吸急促或困難。呼吸困難的症狀可以在接觸過敏原後立即發生,嚴重程度取決於個體敏感性和過敏原型別。

紅斑

紅斑是由於發炎細胞活化和發炎介質如組胺的釋放所引起的區域性微血管擴張所致。紅斑通常出現在皮膚表面,顏色為粉紅至紅色,大小不一。

水腫

水腫可能是由過敏反應引發的區域性組織液體積聚,這是由於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淋巴迴流受阻導致的。水腫多發生在眼瞼、嘴唇或陰囊等疏鬆組織中,但也可能擴散到全身。

針對過敏反應,可以進行血液檢測以檢測特定的IgE抗體水平,也可以透過皮膚點刺試驗來確定過敏原。治療措施包括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緩解症狀,重症情況下可遵醫囑使用腎上腺素(Adrenaline)自動注射器。建議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並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類超敏應激

類超敏應激是指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體免疫性疾病相關的、以IgG4+漿細胞浸潤為特徵的一組異質性疾病。其病因可能包括遺傳因素、環境暴露和某些感染。

遺傳因素

家族史中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增加了罹患類超敏應激的風險。研究發現特定基因變異與該病的發生有關聯。

環境暴露

長期或反覆接觸化學物質如鎘、砷可增加患上類超敏應激的機率。實驗室研究表明這些物質能夠誘導IgG4產生,並促進發炎反應。

某些感染

慢性病毒感染如幽門螺杆菌感染可能會導致身體免疫狀態改變,進而誘發類超敏應激。相關研究顯示感染後血清中IgG4水平升高,並且與組織內巨球蛋白沉積呈正相關。

免疫調節異常

免疫調節機制失衡可能導致B細胞過度活化並產生大量IgG4抗體,從而引發類超敏應激。有文獻報道在該疾病的患者體內存在Tp偏移現象以及IL-4和IL-10表達增高。

細胞因子作用

細胞因子如IL-6和TGF-β參與了類超敏應激的發病過程。體外實驗表明高濃度IL-6可以刺激骨髓瘤樣漿細胞增殖,並促進IgG4合成。

針對類超敏應激的診斷通常需要結合臨床表現、血液學檢查及影像學評估。建議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對於具有風險因素的人群,以便早期發現並干預相關問題。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