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穴位:中府穴、天樞穴、足三里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3
本文介紹了拔罐的注意事項。在拔罐過程中,需密切觀察區域性皮膚情況,若出現水泡或瘀血等情況應及時處理。此外,還需注意保暖,以免寒邪侵襲人體。飲食方面則建議食用溫性食物,如紅棗、生薑等,以促進血液循環,輔助治療疾病。

本文介紹了拔罐的注意事項。在拔罐過程中,需密切觀察區域性皮膚情況,若出現水泡或瘀血等情況應及時處理。此外,還需注意保暖,以免寒邪侵襲人體。飲食方面則建議食用溫性食物,如紅棗、生薑等,以促進血液循環,輔助治療疾病。

拔罐的穴位

拔罐的穴位有大椎穴、曲池穴、委中穴、天樞穴和足三里穴。

1.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是手足太陽督脈之交會穴,在此部位進行拔火罐能夠刺激經絡腧穴,調節氣血陰陽,具有通陽解表的功效。

2.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橈骨頭連線的中點處,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本穴屬輸土,又為四大平衡要穴之一,因此在該穴位拔火罐可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

3.委中穴位於膕窩正中間,在屈膝時出現一個凹陷處就是委中穴。中醫認為膀胱經循行此處,而委中穴則是膀胱經的重要穴位,透過拔罐能有效緩解腰背痠痛的症狀。

4.天樞穴位於腹中部,距肚臍左右兩指寬處取穴。按摩或拔罐此穴可以促進消化系統功能恢復,改善便秘問題。

5.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開一橫指處。此穴為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拔罐足三里穴幫助防治胃腸疾病。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由專業醫生操作進行拔罐治療。此外,拔罐後應注意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並觀察是否有紅腫等異常情況發生。若感覺不適或出現過敏反應,則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師處理。

拔罐穴位禁忌

拔罐時應避免皮膚破損、皮下脂肪過薄、惡性腫瘤、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以及高燒等人群不宜進行拔罐。具體如下:

皮膚破損

如果在皮膚破損處進行拔罐會導致感染的風險增加。

皮下脂肪過薄

由於肌肉與骨骼比較菲薄,容易發生皮膚灼傷或起皰現象,因此不適宜在此類部位進行拔火罐。

惡性腫瘤

若患者存在惡性腫瘤,則不能夠對惡性腫塊所在的區域進行拔罐操作,否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

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

因為在這些位置進行拔罐可能引起子宮收縮而導致流產的發生。

高燒

對於處於高溫狀態下的患者而言,在此期間其身體的新陳代謝會相對加快,此時若是盲目進行拔罐很可能會致使體溫調節中樞出現紊亂的情況,甚至還會誘發高燒痙攣的現象。

除此之外,拔罐後還要注意保暖,以免寒邪侵入體內,影響身體恢復。另外,還需觀察區域性皮膚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