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臟病:症狀、病因、血流方向、不正常表現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3
本文介紹了心臟瓣膜疾病的症狀、原因及相應的治療措施。心臟瓣膜疾病可能導致多種臨床表現,如心悸、呼吸困難、胸痛等,嚴重時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針對不同的病因,其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儘快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

本文介紹了心臟瓣膜疾病的症狀、原因及相應的治療措施。心臟瓣膜疾病可能導致多種臨床表現,如心悸、呼吸困難、胸痛等,嚴重時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針對不同的病因,其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儘快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

瓣膜性心臟病症狀

瓣膜性心臟病的症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胸痛、暈厥和水腫。由於瓣膜性心臟病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評估病情和接受適當治療。

心悸

心悸通常由瓣膜性心臟病導致的心臟結構異常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所致。心臟需要額外的力量來克服瓣膜狹窄或逆流,這會導致心跳加快。心悸可能源於心臟的任何部位,但常見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存在異常通道時。

呼吸困難

由於瓣膜性心臟病影響到心臟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功能,使心臟無法有效泵出血液,從而引起肺部淤血,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此症狀主要發生在肺循環受阻時,即左心衰竭時。

胸痛

當瓣膜性心臟病引起心肌缺血或發炎時,可能會引發胸痛。這是由於病變瓣膜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或牽拉,導致胸壁肌肉收縮而引起疼痛。胸痛通常出現在心臟附近區域,但也可能是由於全身發炎反應或其他併發症所引起。

暈厥

暈厥是由於瓣膜性心臟病導致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暫時性意識喪失。當心臟泵血能力下降時,腦部獲得的血液供應減少,易發生暈厥。暈厥多發生在站立位且長時間未進食的情況下,此時身體調節血壓的能力減弱,易誘發暈厥。

水腫

若患者患有瓣膜性心臟病,可因心臟負荷過重導致液體瀦留,進而引起水腫。這是由於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各處,導致體內的液體積聚在組織間隙中。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下肢,尤其是腳踝和小腿,隨著病情進展可向上蔓延至腹部和上半身。

針對瓣膜性心臟病的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片等檢查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螺內酯(Spironolactone)、β-感受器阻滯劑舒壓寧(Metoprolol),嚴重情況下可能需手術干預,如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瓣膜病因

心瓣膜病的病因可能包括風溼熱活動、先天性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臟瓣膜退行性變以及心臟瓣膜粘液瘤等,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風溼熱活動

風溼熱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其病原體為A組β-溶血性鏈球菌。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無法有效抵禦細菌入侵,導致發炎反應和免疫複合物沉積於心臟,進而引起心瓣膜病變。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進行抗炎治療,以減輕症狀並控制病情發展。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心臟結構異常,可能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或其他未知原因引起。這些異常可能導致心腔壓力不均,從而影響瓣膜功能。對於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洛氏四重症(ToF),通常需要開胸手術來改善心臟解剖結構異常。

感染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瓣膜內膜發炎,這些微生物透過受損的心臟瓣膜進入血液並在那裡繁殖。瓣膜上的微小傷害可成為微生物附著點,導致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抗生素治療是主要手段,常用藥物包括盤尼西林、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類等,需遵醫囑服用。

心臟瓣膜退行性變

心臟瓣膜退行性變是指隨著年齡增長,瓣膜組織逐漸硬化、增厚或鈣化,導致瓣膜開口受限或關閉不全。這是由於長期的機械應力作用下,瓣膜組織發生纖維化和膠原沉積所致。輕度瓣膜狹窄無需特殊處理,定期複查即可;重度瓣膜狹窄則需要手術干預,如經皮球囊瓣膜擴張術。

心臟瓣膜粘液瘤

心臟瓣膜粘液瘤是一種罕見的良性腫瘤,起源於心臟瓣膜內的結締組織,向瓣葉表面生長形成腫瘤。這種腫瘤可能會堵塞瓣口,導致瓣膜逆流或狹窄。心臟瓣膜粘液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可透過開胸手術或經導管消融術進行。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心率和體重,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高鹽攝入,以減少心臟負擔。必要時,可以進行超音波心動圖、磁共振成像等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心臟瓣膜問題。

心瓣膜血流方向

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為二尖瓣和三尖瓣;心室與大動脈間的瓣膜為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這些瓣膜具有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1. 二尖瓣:位於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使血液從左心房流向左心室;

2. 三尖瓣:位於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保證血液由右心房流入右心室;

3. 主動脈瓣:坐落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確保心臟收縮時血液透過該瓣膜進入升主動脈,並在舒張期關閉以防止迴流;

4. 肺動脈瓣:設定於右心室與肺動脈之間,控制血液流動方向,避免右心室中的血液倒流回肺動脈;

5. 脈衝波壓力作用下,當心室收縮時,由於瓣膜開放而使血液向動脈系統內噴射,此時瓣膜處於關閉狀態,從而形成心室腔內的低壓區,促進血液繼續向前流動。

心臟瓣膜不正常

心臟瓣膜不正常需要及時評估和處理。

心臟瓣膜不正常包括瓣膜狹窄或逆流,影響血液在心臟中的正常流動,使心臟工作負荷增加。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心功能受損甚至心臟衰竭。

如果患者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以避免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建議定期體檢以及注意生活方式調整,如戒菸限酒、均衡飲食等,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臟瓣膜疾病症狀

心臟瓣膜疾病可能引起心悸、呼吸困難、胸痛、咳嗽、水腫等症狀。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進行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心悸

由於心臟瓣膜病變導致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使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影響心臟的泵血效率。當心臟需要額外的努力來維持血液循環時,就會出現心跳加速的現象。心悸通常發生在胸腔中央,但也可能擴散到全身。

呼吸困難

心臟瓣膜病可導致心臟負荷增加,進而引起肺部充血,此時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出現在胸部上方,嚴重時可能會伴隨喘息聲。

胸痛

心臟瓣膜病會引起心臟結構改變,導致心臟壁增厚、僵硬,甚至形成瓣葉鈣化,這些變化會使得心臟在收縮和舒張過程中產生壓力差,從而引發胸痛。胸痛一般集中在胸前區域,有時可放射至手臂、肩背等處。

咳嗽

如果心臟瓣膜疾病導致左心室收縮力減弱,此時左心房血液循環至左心室增多,刺激氣管黏膜而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多為乾咳或伴有少量痰液,且常在夜間或活動後加重。

水腫

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心臟的排血量減少,此時身體各組織器官處於缺血、缺氧的狀態下,腎小球微血管內壓增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進而誘發水腫的發生。水腫首先出現在身體低垂部位,如雙腳踝部,隨著病情進展可向上蔓延至小腿、大腿直至腹腔。

針對心臟瓣膜疾病的診斷,可以進行超音波心動圖以評估瓣膜的功能異常情況。治療方面,輕度瓣膜損害可能無需特殊處理,重度則需手術干預,如經皮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建議定期監測心電圖和心臟功能指標,避免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