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殘餘尿量增多:原因、症狀、位置和影響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3
本文介紹了膀胱的位置與形態以及殘餘尿量的相關知識。殘餘尿量是衡量膀胱排空程度的重要指標,超過一定數值時可能導致不適症狀或併發症。針對老年人群中的常見問題,如尿失禁和排尿障礙,應關注相關症狀,並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

本文介紹了膀胱的位置與形態以及殘餘尿量的相關知識。殘餘尿量是衡量膀胱排空程度的重要指標,超過一定數值時可能導致不適症狀或併發症。針對老年人群中的常見問題,如尿失禁和排尿障礙,應關注相關症狀,並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

膀胱殘餘尿量

膀胱殘餘尿量可透過超音波檢查、導尿術等方法進行測量。若殘餘尿量過多,可能會引起不適症狀或併發症,需及時處理。

超音波檢查

患者仰臥位躺在檢查床上,醫生使用高頻聲波掃描患者的下腹部區域以評估膀胱情況。此過程無需特殊準備,根據具體情況可能需要憋尿或空腹。

導尿術

在無菌條件下插入一根細管進入膀胱採集尿液樣本,並可同時測定殘餘尿量。操作前應清潔外陰部並排空膀胱。

膀胱功能訓練

透過定時排尿和盆底肌肉鍛鍊來改善膀胱控制能力。每日記錄排尿時間和尿量,並按醫囑調整飲食習慣及飲水時間。

抗膽鹼藥

抗膽鹼藥物如阿托平(Atropine)可以減少膀胱肌肉活動頻率從而延長儲尿期。服用時應注意可能出現口乾、便秘等副作用。

靜脈吊點滴

對於因神經源性膀胱導致排尿困難而引起的殘餘尿量增多,在補充電解質溶液的同時維持適當的液體攝入量至關重要。監測心率和血壓變化以防快速輸注引起不良反應發生。

膀胱的位置

膀胱位於骨盆腔內,前上方為恥骨聯合,後方鄰接直腸,下方連線尿道。其位置感受器位和是否充盈的影響。

1.腹膜外位:膀胱屬於腹膜外位器官,在腹膜間存在一層漿膜面,與周圍組織無沾黏;

2.男性毗鄰結構:主要包括攝護腺、精囊腺以及輸精管等;女性毗鄰結構則包括子宮頸及陰道前壁等;

3.下腹部中央:由於受到重力影響而處於較低位置;若出現疼痛或不適感,則可能表明存在相關疾病如膀胱炎或結石等情況發生風險增加;

4.容量約300-500ml:正常情況下可儲存一定量液體以備不時之需;當超過此上限時易誘發排尿反射從而達到及時排出體內多餘水分目的;

5.具有貯存和運輸尿液的作用:在未有明顯刺激物作用於該處時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症狀;但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如長時間憋尿可能導致細菌滋生引發感染等問題。

殘餘尿量60毫升

殘餘尿量60毫升屬於異常情況。如果持續存在或伴有排尿困難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是否需要膀胱功能訓練、藥物治療或手術等方法來改善症狀。

老人尿失禁原因

老人尿失禁可能由於年齡增長導致膀胱肌肉功能減弱、良性攝護腺增生、神經源性膀胱、糖尿病腎病或腦中風後遺症等疾病引起。如果尿失禁症狀持續存在,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膀胱肌肉功能減弱

隨著年齡的增長,膀胱肌肉的功能可能會逐漸下降,導致控制排尿的能力降低,從而引發尿失禁的症狀。這種情況通常會伴有尿頻和夜間多次起夜的現象。

良性攝護腺增生

良性攝護腺增生是一種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疾病,其病因與年齡、荷爾蒙變化等因素有關。該疾病會導致攝護腺體積增大壓迫尿道,影響排尿功能,進而出現尿失禁的情況。

神經源性膀胱

神經源性膀胱是由於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膀胱及儲尿期控尿功能障礙,如脊髓傷害、多發性硬化症等。這些疾病會影響大腦對膀胱的控制,造成尿液無法被有效儲存而發生漏出。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由長期高血糖所致腎臟損害,可伴隨周圍神經病變,使膀胱逼尿肌收縮力減弱或者尿道括約肌張力異常增高,致使尿液失去正常控制能力,表現為尿頻、尿急、尿失禁等症狀。

腦中風後遺症

腦中風是指突然發生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當患者發生腦中風時,會引起支配膀胱的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此時就會出現尿失禁的現象。

針對上述提及的原因,建議進行相關檢查如超音波檢查、殘餘尿量測定以及膀胱功能評估來確診。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攝入利尿作用的食物或飲料,如咖啡因類飲品,並保持規律的飲水習慣,以減少尿失禁的發生。

正常排尿的症狀

正常排尿通常指每日排尿次數和尿量在一定範圍內,若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尿量減少、排尿困難等症狀,可能表明存在泌尿系統問題,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頻

尿頻通常是由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炎症性疾病導致的,這些疾病會導致膀胱和尿道黏膜敏感性增加,從而引起尿頻。尿頻主要表現為排尿次數增多,尤其是夜間醒來排尿次數明顯增多。

尿急

尿急可能由感染或其他刺激如結石引起,當存在感染時,由於區域性神經受刺激,會引起尿意頻繁的情況發生。尿急常伴有強烈的排尿慾望,難以控制,有時伴隨尿失禁。

尿痛

尿痛可能是由於泌尿道感染、結石等原因引起的,這些因素會導致尿道黏膜受到刺激,進而引發疼痛感。尿痛往往發生在排尿時或之後,疼痛位置多位於尿道口周圍。

尿量減少

尿量減少通常是由於飲水過少或者身體水分丟失過多所致,此時腎臟會減少過濾血液以儲存體內的水分。尿量減少可能導致每次排尿量顯著減少,甚至出現無尿的情況。

排尿困難

排尿困難可能由攝護腺增生、尿道狹窄等因素造成,這些情況會影響尿液排出,使排尿變得困難。排尿困難可能導致排尿時間延長、尿流變弱等症狀,嚴重時可引起尿瀦留。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尿培養、超音波檢查等。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類藥物希復欣敏(Cefixime)、頭孢曲松(Ceftriaxone),以及喹諾酮類藥物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患者平時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時間憋尿,以減少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